二十大報告促創科重人才 目標明確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計劃周詳,當中創新科技相關的政策緊貼二十大報告的發展方針,如此的規劃必然有助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施政報告》的成效,還看特區政府未來5年的努力。

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周日順利召開,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中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讓香港大眾更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於「過去5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報告強調黨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筆者對一國兩制感受深切,因這對香港過去和未來發展非常關鍵,特別在創新科技產業方面。

一國兩制定海針 助港吸企業投資

與金融、貿易、旅遊等香港傳統產業相比,創新科技風險較大,而且投資時間較長。在創科產業鏈中,從上游的科技轉移到下游的產品化需時甚長,特別是在生物醫療科技領域方面,10年20年的投資不足以為奇,所需的投資金額往往亦非常龐大。因此,如社會狀況不明朗,國際科技界或投資企業自然會知難而退,敬而遠之。

所以,國家堅持貫徹推行一國兩制,對香港發展而言,猶如「定海神針」,確保香港穩定繁榮。外界對香港的未來有信心,企業便會爭相來港投資,香港創科業界才更能彰顯其國際化優勢,落實國家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發展規劃。

二十大報告的第五部分指出,國家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方面,過去5年和未來發展銳意「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第六屆香港特區政府也肯定科技創新為香港發展主軸,特首李家超就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香港無創科無未來」。特區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動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計劃貫徹落實國家的科創發展戰略,並利用香港科技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強調為國育才 制定STEM教育目標

針對「人才支撐」,報告總共17次提到「人才」,多次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強國戰略」,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筆者認為報告明確地制定了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STEM)的目標,香港STEM老師(包括筆者)須積極學習,按國家要求,在未來工作中時刻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為己任。

就此,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香港小、中、大學必須做好科普工作,並加大力度促進香港與內地STEM學界的交流。

報告中13次提到「科技」,22次提到「創新」,尤其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的突破,例如在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衞星導航、量子信息等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習總書記明確地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就此筆者認為香港科普教育內容有待豐富。國家近年屢次安排太空人訪港介紹國家航天工程計劃,並於近日在港選拔載荷專家,令香港市民更深入認識國家科學(特別是航天科學)的發展。儘管如此,香港學校在其他重大科學領域方面卻未能更深入重視,這情況有待改善,香港科學才能更普及化。

《2022年施政報告》新鮮出爐,這份是特首李家超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刻畫出現屆政府未來施政的藍圖,意義重大。筆者認為《施政報告》計劃周詳,當中創新科技相關的政策緊貼二十大報告的發展方針,如此的規劃必然有助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施政報告》的成效,還看特區政府未來5年的努力。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