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寨城公園位於繁忙的市區,原址是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它見證了香港許多的風風雨雨。公園融合了寨城原有的部分遺跡,而且栽種了不少罕見而富價值的植物,是學習植物的重要地點。
寨城風雨
清政府在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The Convention for the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租借新界(The New Territories)。雖然條約保留了清政府對寨城的管轄權,但實際上清政府並未派員進駐,寨城於是成為「三不管」地帶──中國、英國和香港三地政府均無力管治。在寨城裏,大量欠缺穩固地基的樓宇建成,人口急劇增長,衛生環境惡劣,不法活動滋長,整個寨城處於一片混亂之中,直至1993年被政府清拆為止。
從南門進去,有一座建築物,門前上方刻着「ALMSHOUSE」字樣。這座建築物原是清政府的衙門,建於1847年。衙門曾有一段時間先後被用作老人院、幼稚園等。清拆寨城時,衙門被保存下來,並加以修復。常在古裝劇集中看到「衙門」這東西,原來真的衙門是這樣子的。香港近年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其實也不應只集中在環境方面着手,文化古蹟也應該加以保存,好讓下一代不止從相片中了解我們的過去。唯政府通常只保護一些具有明顯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對一些有重要集體回憶的東西卻不甚了了。幸而這幾年公眾學會對這些事件表達意見,令情況改善,中環天星碼頭的舊鐘樓便是很好的研習例子。你想到有什麼方法既可保存舊建築,又可進行新的發展?在〈柏架山──大潭水塘〉一文或可找到一點頭緒。
不過,保育的代價甚大。舊建築保留下來,任其丟空,或只成為一件陳列品,相當可惜;掏空內部,活化作新用途,又破壞了原來的建築目的;如果建築物被評為古蹟,那即使是業主也不能隨意改動,結果是建築物停留在原有狀態,不能配合今天的使用需要。擁有一個物業,卻不能隨意改動,你會接受嗎?種種掣肘下,除非業主十分支持保育,否則多數不會作繭自縛,這也是人之常情。
園內「龍津一巷」、「光明二巷」等小徑,也是當年城內的街道名稱。園內亦保留了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和花崗岩(granite)石額。當中最具考古價值的,要算是刻有「九龍寨城」的那一塊。寨城鄰近九龍城,故民間亦有把寨城叫作「九龍城寨」。在1993年的清拆工程開展典禮上,主禮台背幕亦是用上「九龍城寨」一詞。一時間,誰也搞不清正確名稱是「寨城」還是「城寨」。直至清拆期間,石額出土,爭議才告一段落。
緬懷着寨城風雨飄搖的歷史,轉往右邊翠綠一片的小徑,往風景如畫的江南園林進發。福木和南天竹福木(Elaeodendron orientale, False Olive)原產於菲律賓,它的葉子集大、厚、重於一身,給人一種謐靜莊嚴的感覺。這植物的樹汁多而黏性大,可用來做黃色染料;樹皮則可做黑色染料。因葉子厚大的緣故,它的隔音功能還很好呢!你想到這樣的植物還有其他實用的功能嗎?把它植在園中有什麼好處?站在又厚又大的葉子下,你感到涼快嗎?
在假山旁邊,有一種柔弱可愛的植物,它的枝條纖幼,葉子尖細,名字叫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Sacred Bamboo)。南天竹秋冬時會結出紅色的小果子,叫「天竺子」,是有名的中藥,主治哮喘。很多植物都如南天竹一樣,在夏天的時候,葉還是綠的;但當面對冬天低溫乾旱和日照(insolation)減少的環境,為了減少水分和養分消耗,植物會把葉中的養分回收到植物本體儲存,葉片中的葉綠素(chlorophyll)則漸漸分解,只剩下葉黃素(xanthophyll)和葉紅素(erythrophyll)。這時候葉子便顯得渾紅。落葉後的植物,已經不可以透過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去製造食物供給自己,唯有依靠植物本體儲存的養分維生,直至春天重臨。至於長於熱帶地區(tropical region)的植物,它們長年面對和暖、水分充足和長時間日照的環境,落葉這過程對它們而言就沒有必要了。
松徑公園
以江南園林的模式建成,講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有許多曲折的小徑,每轉一個彎,都有意外驚喜。松徑是布滿松樹的小徑,除了常見的濕地松(愛氏松,Pinus elliottii, Slash Pine)外,還有因被過度砍伐而成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Buddhist Pine)。羅漢松在內地是著名的風水樹,有「家有羅漢松,一世不會窮」之說,也可作建築和裝飾,因此已長成的羅漢松市場價值不菲,吸引不少人來偷伐,連周遭的植物也受破壞。中國的風水被視為傳統智慧的結晶,使人與大自然能和諧共存。但在羅漢松的例子中,似乎是風水的緣故加速了對大自然的破壞吧。
在松徑還可以發現香港少見的雪松(Cedarwood Himalayan)。雪松形態優美,原產於喜瑪拉雅山(The Himalayas)一帶,是黎巴嫩(Lebanon)的國樹。雪松的針狀葉呈銀灰色,遠看真有點像覆蓋了一層雪。雪松的木材堅實,而且紋理緻密,是建築的好材料。它的種子還可用來生產工業用油呢!在不遠的紅葉徑是另一片截然不同的天地,這裏種有紅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Cochin-china Excoecaria,又名Red-back)、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 Queen Crape Myrtle)、蚌花(Tradescantia spathacea, Oyster Plant)、紅桑(Acalypha wilkesiana, Copper Leaf)、紅草(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Calico-plant,又名Red Border Weed)等。紅葉徑栽種的植物,葉子都是紅紫色,或在冬天時會變成紅色,可見園藝師的心思。
紙傘與木油樹
過了紅葉徑,走上長廊,有一棵木油樹(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 Wood-oil Tree)。木油樹是一種經濟樹,果實可榨取桐油。煮食上雖用不上,工業上卻十分重要。你知道為什麼紙傘可以防水嗎?原來紙傘上就是漆有一層桐油,桐油在紙上形成保護膜。因為桐油是天然物質,所以這樣的製法對環境的影響輕微。古時雖沒有防水布料,但古人懂得從植物中提煉出桐油製造防水物料,可見智慧甚高。
文殊蘭和水石榕
在湖邊種有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 St. John’s Lily),它的葉子狹長,像一個彬彬君子。開花的時候,花高高地挺起,白色而芬芳。它原生於海濱,不過由於深得人們的喜愛而成為常見的觀賞植物。
離開長廊,經過一片嫣紅點點的茶花園,穿過蕉葉林,便來到水中亭。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在湖邊迎風而立。水石榕的葉子尖長,多生長在水邊潮濕地。它叫榕,卻不是真的榕樹。它會開花,花像一個個吊鐘般掛在樹上,很有特色。7月到8月是水石榕的花期,是觀賞的好時機,千萬別錯過了!
九龍寨城公園的興建正好把古蹟文物與休憩用地揉合在一起,使古蹟不致消失在城市發展的壓力中,這是大家樂見的;在完善的管理下,源自不同生境(habitat)的特色植物聚在一起,為城市人提供認識這些獨特植物的機會。只不過,在大量的人工建設下,那些古蹟文物似乎變成了配角。雖然公園可使文物不受破壞,但昔日寨城那獨一無二的歷史意義又是否單憑衙門、城牆、石額與舊街道的名字便找得到?
旅程資料
位置:九龍中
行程需時:1.5 小時
公園面積:31000 平方米
主題:罕見植物
路線:九龍寨城公園
前往方法:於樂富港鐵站A 出口,沿聯合道前往;或乘2A 或9 號巴士往九龍城,再步行前往。
生態價值指數 ★★★
文化價值指數 ★★★
難度 ★
風景吸引度 ★★★★
!doctype>書籍簡介
書名:《生態悠悠行(增訂版)》
作者:梁永健
出版社: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