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小主角的成長背境
身為一個奶爸,我下意識地對 Dexter、Sybilla 的成長環境產生了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家庭和學校造就了這樣的小孩?
根據 Maria Popova 在博客中透露的信息,Dexter 生長在一個美國中產家庭:父親開了一家媒體設計公司,曾為紐約911紀念館提供服務;母親則是一家 NGO 的執行董事。換言之,Dexte r爸媽的工作都相當有情懷、有逼格。
關於家庭教育熏陶的細節,旁人當然無從而知。但兩位小朋友在紐約聖約翰教會學校所接受的正規教育倒是有跡可循。我好奇地翻閱學校官網之後發現,這是一所進步之風勁吹的小學。
這所老牌私立小學位於紐約上西城,成立於1901年。老師數量為49名,86%擁有碩士學歷;學生老師比例則為6:1。
小學的使命是培養「培養善於表達、充滿自信、有責任心的世界公民」。乍眼一看,這和許多看上去很美的小學營銷口號也別無二致。但我留意到在「使命」這一品牌情懷的重要面貌,有一段由學校董事會批准通過的「多元化宣言」(diversity statement),下面是其中段落:
「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教導和鼓勵(empower)學生去挑戰假設和提出問題,以便成為這個多元世界中有責任心的公民。我們認為承認和包容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文化和宗教傳統、年齡、性別、能力和性取向的差異能提升一個人對自身身份認知,包容地尊敬他人」。
自小便要敢於挑戰假設
已經記不清坊間多少商業書籍教導說,要勇於推翻預設立場,提出正確的問題。麥府的管理諮詢專家們不也指出,「戰略性思維需要質疑每一個人習以為常的假設」。但有多少小學敢說:我們要讓學生「挑戰假設」,「提出問題」?
為實踐「多元化宣言」,這所小學還專門設立了「身份課程」。在這一課程中,低年級學生主要學習「自我認識和身份發展」;高年級學生則要學習「性別(gender)、性性(sexuality)、種族、個人責任和正義」,並從中「探索個人和社群的身份」。
待粗淺調查到這裏,我對兩位9歲的小傢伙小學生能寫出這封「天書」便也不再詫異。小孩的認知潛能原來超乎我們想像。小看他們倒是家長的刻板成見了。
當我們還在操心孩子能否熟練掌握中英文時,也不妨來思考一下:世界這麼大,我們準備怎麼讓孩子看看這其中的習以為常和光怪陸離呢?
極有洞見的一封信
下面就是這封信的中文翻譯:
尊敬的迪士尼,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們很喜歡你們的遊戲。但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關於刻板成見的。刻板成見是某些人覺得對,但有時並不是事實的一些東西。比如,有人說「女孩子只喜歡粉紅色」,這就是刻板成見。有的女孩兒可能喜歡黃色,而不是粉紅色。你永遠無法下個判斷。
我們是紐約聖約翰教會學校三年級學生。我們學過刻板成見以及它對人們身份認同的影響。比如,在叢林探險裏,所有的機器人都是深色皮膚,而且朝你投擲矛。我們認為這強化了一些負面聯想。我們認為,應該用扔爛水果的猴子換掉這些機器人。
在迪士尼,我們注意到所有工作人員以「王子」、「公主」或「騎士」來稱呼人,他們的根據是孩子外表和自己猜想的性別。我們認為,這會傷到一些人的感情。比如,當你碰巧稱呼某人王子,但他並不是王子、公主或騎士;或者他們的身份和你們所稱呼的並不相同。我們建議用「殿下你好」就行了。
還有「公主美妝」,我們認為你們排斥了那些想要其它打扮的人,比如男孩和跨性別人士。當我們遊覽「公主城堡」時,裏面的角色扮演者只向他/他們認為是前來參觀的女孩,而不是男孩,打招呼,而且還是說「你好,公主」。
我們希望你們明白,我們在迪士尼玩得很開心。這是讓迪士尼變得更包容和神奇的一些建議。請回覆,並讓我們了解你們的想法。
此致敬禮
西比拉和德克斯特
原文刊於留學媽媽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