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傳說中的 BBC 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式學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這部片充滿衝突和懸念,比新一季的好聲音更能 hold 住家長的興趣。當然,作為一部拍給老外看的片子,一點東方主義式的刻板成見也是必要的調料(比如楊老師那張略苦大仇深的臉)。
說到刻板成見,網上最近還流傳着一封寫給迪士尼的信。信中毫不留情地細數迪士尼樂園的文化偏見。對於此類信,一般人看後或許也只是「然並卵」。但這封卻與眾不同,因為它出自兩位九歲紐約小學生之手。
直指迪士尼的刻板成見
事情是這樣的⋯⋯
2015年春天,一個名叫德克斯特(Dexter)的九歲男孩和家人去了一趟迪士尼樂園。回家後,Dexter 並不開心。這倒不是因為迪士尼不好玩,而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讓他不安的現象:迪士尼充滿了性別和種族刻板成見。
Dexter 在紐約一家私立小學——聖約翰教會學校(The Cathedral School of St. John the Divine)——讀三年級。他回到學校之後,和同班同學 Sybilla 分享了這段經歷。無獨有偶,Sybilla 也深有同感。於是,兩人決定向迪士尼總裁寫一份公開信,表達自己的觀點,並提出一些優化建議。
最先披露這封信的是德克斯特一家的好友 Maria Popova(順便說下,她是一名文筆了得的匈牙利人,擁有一個高大上的文化博客 Brain Pickings)。這位知名博客作家用「出色、早熟,極有洞見」(magnificent, precocious, and immensely insightful)來形容這兩位小學生寫的信。
到底是怎麼個有洞見法?
兩位小朋友首先開門見山地說:「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們很喜歡你們的遊戲。但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關於刻板成見的」。
夠直接!當我看到 “stereotypes” 這個高冷詞彙被用到時,悄悄地吃驚了幾秒。雖然喝過各類批判理論墨水,但也是到了研究生時才明白「刻板成見」是個啥。
接着,文章寫道:「刻板成見是某些人覺得對,但有時並不是事實的一些東西。比如,有人說「女孩子只喜歡粉紅色」,這就是刻板成見。有的女孩兒可能喜歡黃色,而不是粉紅色。你永遠無法下個判斷」。
批判背後不失天真
看到這般舉重若輕地下定義,不禁感嘆:文化理論家通常擅於用深奧的話包裝簡單的事,但這兩位小學生卻能到位地化簡為繁。
然後,兩位小社會觀察家列舉了迪士尼樂園裏的「刻板成見」例子,從種族問題一路談到性別身份,嚴肅中又不乏天真(比如「用扔爛水果的猴子換掉這些機器人」的神來之筆) 。當看到倒數第二段,連「跨性別人士」(transgender) 也被提到了,唯有屏息膜拜了——這兩個小傢伙比我身邊的大多數成年人都還要犀利和包容。想想我們這代80後,在9歲的時候,多半還在課堂苦思冥想那個唯一正確的「中心思想」。
整封信如教科書般地詮釋了「建設性地批判」。能看到迪士尼背後的文化迷思已屬不易(至少對於小學生來說);能在批判基礎上提出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建議,更是難上加難。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