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音樂激鬥成雞肋 播客崛起成媒體新勢力

Spotify由一家瑞典公司打進有大美國主義色彩的美國市場,本身已是異數,而且其經營的是文化娛樂事業,能夠跨越文化隔閡的商業成功例子更是寥寥無幾。

美國人氣博主Joe Rogan近年在YouTube多次訪問Tesla掌舵人馬斯克,共吸引逾5000萬人觀看,其播客(podcast)的勁爆程度直迫一線唱作歌手Taylor Swift ,可能Joe節目太成功,全球最大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今年終出重金從YouTube平台挖角,隨後更一口氣簽下Kim Kardashian及前總統奧巴馬妻Michelle Obama等名人。

一直以來,播客市場有一班喜愛聽電台節目的基本捧場客,近年更興起大量播客內容創作風潮,由旅遊、食品、寵物、科技、體育,以至近期熱爆的政治清談節目,幾乎向傳統媒體全方位打響戰幔。由於製作成本低,入行門檻不高,兩三人便可開台做節目,都讓全球播客市場火起來,不少知識型創作者紛紛藉由播客製作內容,吸引廣告商投放廣告。這個良好循環被視為複制串流音樂平台的成功故事,畢竟串流音樂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微薄,而播客市場是正待開採的處女地,錢景無限。

近年播客市場對主流媒體生態圈的影響逐步浮現,根據Nielsen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美國有線電視的觀眾流失超過50%,期間美國人平均花在有線電視的時間下降24%,流失的受眾主要是千禧及Z世代,這些年輕族群對自媒體製作的播客節目趨之若鶩。若以美國今年總值2500億美元的廣告市場計算,播客市場只要取得1%的市佔率就已經是25億美元,對適應商業社會更有韌力的自媒體來說,大衛打敗巨人哥利亞並非無可能。

值得深思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言論能夠繞過傳統媒體向群眾宣示,某程度是得力於保守派播客的政治清談節目為其造勢。而且,對一些言論開放的政治實體如台灣及歐洲,播客市場亦發展迅速,甚至成為各大串流平台兵家必爭之地。

另闢蹊徑拓新財源

事實上,目前串流音樂市場已發展至戰國時代,幾乎稱得上科網巨頭的公司都開拓本身的串流音樂平台,加上頂級創作歌手如美國Taylor Swift及英國Adele Adkins向串流平台成功爭取高達7成的分成比例,串流音樂生意成為雞肋,作為串流音樂一哥的Spotify需要另闢蹊徑拓新財源。

Spotify由一家瑞典公司打進有大美國主義色彩的美國市場,本身已是異數,而且其經營的是文化娛樂事業,能夠跨越文化隔閡的商業成功例子更是寥寥無幾。

成立於2006年的Spotify,早年為了解決音樂侵權紛爭,要到2011年才進入美國市場,由2011至2018年在美上市期間,Spotify共花費了98億美元處理音樂版權的合規事宜,這導致Spotify業務長期受壓,單是2017年公司錄得最大的年度虧損12.35億歐元,原因是2018年上市前需要支付版權所有人的授權費用,隨後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Spotify虧損持續擴大,分別錄得7800萬歐元、1.86億歐元及3.55億歐元。

2019年Spotify開始深耕播客市場,迄今已投資6億美元,當中最大筆投資是與Joe簽訂總值1億美元的多年獨家播客協議,從Spotify最新季度業績看,證明這是非常聰明的商業策略。

Spotify過去一年積極投資,強化播客節目陣容,期間股價節節上升,顯示市場歡迎Spotify加強播客節目內容的決定,從Spotify第三季度業績來看,公司深耕播客市場吸引更多新用戶。季績亦顯示,Spotify活躍用戶和付費用戶數量分別增長至3.2億和1.44億,增速超過官方預期,尤其付費用戶數目已經遠遠拋離對手Apple Music的6000萬和 Amazon Music的5500萬。

另外,Spotify季內總營收按季升14%至19.8億歐元,但因為在某些地區為吸引新用戶,實施了家庭計畫優惠策略,季內錄得1.01億歐元虧損。為了改善這種情況,Spotify也已經確定會在自己具備競爭優勢的特定市場調高定價。

無論如何,Spotify由去年初開始重金收購的播客節目庫的策略已進入收成期,目前平台已有超過190萬播客節目,超越市場領導者的蘋果公司,更重要是Spotify最新收購了Megaphone,一間主營插播廣告入播客節目的企業,令Spotify有望激活播客業務的盈利能力。

Spotify銳意開拓的播客市場策略,已使Apple Music、Amazon Music及Sony Music不得不加入競爭行列,看來公司又要面對一眾科技巨頭的圍堵,看看能否重演串流音樂再殺出重圍的一幕,令其股價再創新高。

西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