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嬲女友可以有好多理由,激嬲全港市民的理由通常只有一個︰錢。
收入不均、財富不均都是觸動神經的話題,公私營機構加價也必遭口誅筆伐。就如上星期中電推出分時段電價的「智能用電」試驗計劃,傳媒焦點放在繁忙時間大幅加電費五成(其他時段減價則着墨不多),立即受全民痛罵,試驗未成形象,先打大折扣。
罵得有沒有理由?中電想靠換電錶增加資產總值?電錶折舊終要更換,同推行計劃無關,而據中電講法,新電錶價格跟舊款分別不大,資產難以大升。長遠一點,降低高峰用電量會減少興建發電機組,資產總值和電費會少一重上升壓力。
忽略轉嫁成本的問題
晚上六至十點收費最高,一般工商活動主要是朝早進行,中電擺明靠老屈住戶補貼工商戶?計劃只適用於小部分住宅用戶,加上屬自願性質,不想被屈隨時可以退出。
至於話中電明益工商戶,其實是忽略了轉嫁成本的道理。假如中電聽日開始只向大商戶收高昂電費,住戶收費大幅下降,電力成本是否就由大商戶埋單?當然不會。商戶追求利潤,電費終會透過提高貨品服務價格間接由消費者承擔。
參與計劃的只有少數人,中電賺到盡就只有8%回報,何解咁緊張?我認為緊張的一個理由,是計劃下將會有人歡喜有人愁。能夠把握機會慳電費的用戶,包括有工人或已退休可以靈活調動用電時間(如在早上或深夜洗衫,四、五點開定冷氣),也包括夜間工作,作息跟常人顛倒的,又或居住低密度樓宇,晚上不用開冷氣跟鄰居互相抗衡。有錢在屋頂裝太陽能電板的,亦能夠配合時段儲電用電。
利潤不變,電費有人少交就有人多交。由朝九晚六上班族、一家大細準時在屋企開飯的模範家庭,到打開窗就對正隔籬屋冷氣機的高密度住戶,皆會成為計劃下相對的輸家。
此外,香港不同地區氣溫有別,例如熱夜日數,屯門就比將軍澳多幾倍,計劃下交的電費亦會相對上升。
如何做到人人是贏家?
中電不是向全港市民打劫,中電也不是益商戶向住戶開刀。重點,是計劃除了鼓勵慳電,減少高峰用量,短期來說,會為不同住宅用戶帶來再分配(redistribution)的效果,多交少交電費由工作方式、居住環境、家庭結構等因素決定。
短期內計劃到底增加定減少貧富懸殊?罵聲四起的市民又是否低估了自己的適應能力?答案就要從試驗計劃得出的數據中尋了。長期來說,發電更有效率,則人人都可以是贏家。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