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將打持久戰 香港淪為游擊區

既然美國向中國發起全面進攻,香港也是一個據點,況且美國在香港傳統上還有籌碼,不用白不用,但充其量香港只能是中美大戰中的局部戰場,姑且稱之為游擊區,因為敵方所用的戰術,與游擊隊無異。

中美兩國沒有向對方宣戰,但每遇重大國際事件,雙方都打得頭破血流,即使沒有真的打起來,外界也是這麼相信的。當然,戰爭有很多形式,並非必須以傳統的刀槍火炮,可以是在金融、貿易、國際組織以至軟實力的比併,而這些方面的主戰場不在香港,香港只是游擊區,這就決定了香港為美國賣命的政客,只會以小人的心態用邋遢的手段去玩政治,也只會走到必敗的地步。

兩個大國真正開戰前,先不會撕破臉皮,就好像兩個仇人狹路相逢不會叫罵,只會低着頭若無其事地走過去開打,但心水清的旁人則會看穿雙方的意圖。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6日版就新冠病毒疫情作全面分析,封面標題是:〈中國勝券在握了嗎?〉評論文章探討,究竟中國是否會以打贏人類災難被銘記,以及此舉是否會成為地緣政治開始離棄美國的轉捩點。

疫情即使是戰也只是暗戰,不像中美貿易戰般以實在的利益定輸贏,然而,這場戰役剛好發生在美國大選前夕,戲碼就不一樣了。中國+抗疫,足夠成為美國選舉的重頭戲。美國媒體揭露內幕,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成員,獲分發一份57頁的選舉策略備忘錄,當中有關中國的部分十分搶眼,主要是3點建議:一、中國掩飾真相導致病毒蔓延,而民主黨人對中國態度軟弱;二、共和黨將以中國在疫情傳播中的責任為由推動制裁中國;三、新冠病毒是中國肇事逃逸事件,隨後掩蓋事實,造成成千上萬人死亡。英美各大報章對此報道的標題都引用其中一個建議:「不要為特朗普辯護,直接攻擊中國。」

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

美國大選是美國內政,利用中國話題作為選舉策略,只能證明中國的重要性,並非兩國的正面交鋒。正面戰場是新冠病毒疫苗研製、貿易戰、金融戰,也不排除在南海有小規模的兵戎相見。其實,正面戰場已經在開打,而且只是第一階段。引用毛澤東主席在《論持久戰》中的論述,第一階段的特點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

目前中美之間,的確存在「敵強我弱」的狀態,以金融為例,美元是世界主要的交易和儲備貨幣,人民幣在這兩方面只佔國際市場的約2%。疫情期間,美國一個金融政策,全球其他貨幣跌到歷史新低,雖然如此,愈來愈多的國家在交易和儲備上增加人民幣的份額,這才是美國感到「中國挑戰來了」的最大原因。敵強我弱,這個階段相信還會維持一段時間,但總的態勢是,敵在下降軌,我在上升軌,而敵方發動攻勢會耗費資源,我方會團結對外,此消彼長會進入另一個階段。

毛澤東主席對抗日戰爭的研判(發表持久戰論述時,盧溝橋事變才發生了10個月),第二階段將會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第三個階段的特點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這兩個時期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暫且不說,而有關陣地戰和游擊戰的論述,則對分析香港目前形勢有參考價值。

正規軍以強大的武器打陣地戰是正面戰場,中美之間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軍事領域,都在不同程度的正面交鋒,而香港在這些領域所佔的位置,不是零就是愈來愈小,對中美大局不會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如此,既然美國向中國發起全面進攻,香港也是一個據點,況且美國在香港傳統上還有籌碼,不用白不用,但充其量香港只能是中美大戰中的局部戰場,姑且稱之為游擊區,因為敵方所用的戰術,與游擊隊無異。

由於游擊隊沒有強力的武器,人數也在少數,所以只能打一槍換一個地,以起到滋擾、阻緩、打擊士氣等作用。在香港,反對派所用的也只是陰招損招、暗箭冷槍,郭榮鏗在立法會內會阻延選主席只是制度上漏洞的偶然因素,香港電台的「黃絲」只能搞些嬉笑怒罵,特首還不下令炒掉梁家榮同樣是個人執政作風的偶然因素,關鍵的決定性因素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執政的是中央政府委任的特首,這才是制度性的必然因素,美方可以用收買漢奸的手法,散播中國必敗論,但由於戰爭的正義一方在中國,最終必敗的是美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中國有信心一定能夠取得最後勝利

中美大戰目前處於第一階段,所以在敵方戰略進攻的時期,我方是艱難的,需要面對暫時的敗退以至士氣受挫等問題,比如立法會選舉反對派取得多數議席等等。然而,中美比併是全方位的,中國在科技上有些領域已經跟美國進入相持階段,如果疫苗搶先成功,可能還會進入反攻階段。所以,香港作為中美大戰的小據點,在第一階段也會遭遇挫敗,有人散播中國必敗論也不足為奇。

中國人民依靠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精神,經歷過四川大地震帶來的災難,這次也承受了疫情帶來的艱難,最後還是履險如夷。當中國有信心一定能夠取得最後勝利,香港也就毋須為暫時和局部的問題過度擔憂。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足總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