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自佔領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以來,聖戰組織 ISIS 便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恐怖組織,其資金從何而來呢?ISIS(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成員佔領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時,將當地央行的5億伊拉克第納爾,約合4.2億多美元掠為己有。這樣一來,該組織現在就有總共約20億美元的 所謂的「聖戰」資金。是不是就這一處資金來源呢?尚存爭議。
資金來自沙特和海灣國家?
伊拉克什葉派政府指責沙烏地阿拉伯支持 ISIS 武裝分子。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uri al-Maliki)表示,「我們認為,沙烏地阿拉伯對ISIS獲得財政和道義上的支持負有責任」。沙烏地阿拉伯的盟友美國駁回了伊拉克總理的指責。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表示,這一指責「不確切並具有誣衊性質。」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在海灣酋長國卡達的分支智囊機構-布魯金斯杜哈中心特邀研究員查理斯·利斯特(Charles Lister)說,「沒有公開的證據能夠證明,某個國家的政府參與了ISIS組織的成立和資助」。但是德國美因茲大學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負責人邁耶爾(Günter Meyer)則堅信不疑地表示,「迄今該組織的資金主要來自海灣國家,特別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卡達,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邁耶爾說,遜尼派海灣國家的動機是慫恿ISIS反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政權。敘利亞四分之三的人口遜尼派穆斯林,但該國卻由占少數的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統治。
現在,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也意識到它所面臨的風險。邁耶爾說,「目前沙烏地阿拉伯人在ISIS組織中構成最大的外國武裝分子族群,如果這些人返回沙烏地阿拉伯,有可能轉而反對沙特政權。」邁耶爾說:「因此,人們有理由相信,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資金將繼續源源不斷提供給ISIS組織,而且資金主要不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而是來自富有的沙烏地阿拉伯人。」
通過石油和敲詐獲取資金
邁耶爾認為敘利亞北部的油田是ISIS 的第二個資金來源。他說:「ISIS已經成功地將這些資源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們用卡車將石油跨境運送到土耳其,這是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布魯金斯杜哈中心的利斯特認為,ISIS有能力自己籌集大部分資金。他說,「ISIS一直在努力建立社會網路,以創造持久的資金管道。」他列舉了該組織在所佔領的摩蘇爾市系統敲詐的例子。他說,「小型和大型企業,建築公司都被敲詐,如果傳言屬實的話,甚至當地政府官員都是受害者。」
諸位聽眾和讀者,我這裏把具體名字介紹出來,的確有點單調,但是,也說明我要對具體事實負責,並非空穴來風。目前的某些媒體往往對實施不負責任的報導是不夠嚴肅的。
聖戰資金
「伊斯蘭國」迄今的最大一筆橫財無疑是從摩蘇爾中央銀行掠奪的4.29億美元的資金。摩蘇爾和其他被控制地區的其他銀行也遭搶劫。邁耶爾說,用這些錢,ISIS可以收買大量聖戰者。英國博客作家希金斯使用化名布朗(Moses Brown)刊登博文說: 「4.29億美元可以使『伊斯蘭國』為其六萬名成員發放一年軍餉,每人每月可得600美元」。「伊斯蘭國」目前估計擁有約一萬名武裝成員。 邁耶爾則認為,「伊斯蘭國」或許也將資金用於加強其軍事裝備。在攻佔摩蘇爾時,他們已經繳獲了許多美國武器和車輛。他說,「現在有了資金來源,他們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購買更好的武器。」
反對阿薩德 也反對美國
伊拉克安全力量從遜尼派穆斯林武裝分子手中重新奪回部分地區的控制權。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伊朗準備在國際法框架下幫助伊拉克平息叛亂,並且不排除與美國聯手對付武裝分子。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伊斯蘭國」最初是在沙特、卡達、科威特、阿聯酋等國的資助下發展壯大的,這些中東國家原本想借此來推翻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不過,這一說法目前還暫時無法證實。現在,「伊斯蘭國」大約有一萬名武裝人員,其中包括來自北非以及波斯灣地區的遜尼派穆斯林,甚至還有一些皈依伊斯蘭教的歐美外國人士。
2003年,美軍攻入伊拉克,推翻了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並解散了其軍隊。「伊斯蘭國」的武裝人員,在那時是針對美軍的抵抗力量。不過,這些遜尼派極端穆斯林並不僅僅襲擊美軍,他們還對當地的什葉派穆斯林以及基督徒發動攻擊。
一切都與英法殖民地有關
今天的伊拉克出現這樣一番局面在歷史上可以追溯到一份名為「賽克斯-皮科」(Sykes-Pico)的協定。這份協定簽訂於1916年。由英國陸軍上校賽克斯(Mark Sykes)和法國外交官皮科(François Georges-Picot )共同制定。這份協定秘密瓜分了奧斯曼帝國。
這些協議簽訂的時候,奧斯曼帝國仍然存在。1922年,隨着土耳其的建國,奧斯曼帝國在政治上滅亡。1924年,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凱末爾(Kemal Atatürk)向議會提出廢除精神哈里發的建議並獲得通過。奧斯曼帝國徹底滅亡。
英國和法國當時是兩大軍事強國。這兩個國家對地中海和波斯灣地區覬覦已久。倫敦方面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認識到,獲得進入產油國的通道是多麼的重要。另外,這片地區也剛好處於從歐洲大陸前往印度(印度當時仍是英國的殖民地)的途中。
而法國方面則是因為歷史上不斷增加的貿易關係同貝魯特、西頓等地中海港口城市建立了密切聯繫。法國希望利用「賽克斯-皮科協定」加強同這些港口城市的商貿聯繫,但是這樣一份瓜分協議會對當地人帶來怎樣的命運,諸國列強並不在意。英國陸軍上校賽克斯只是用筆隨手一畫,就劃定了瓜分的邊界:從今天伊拉克境內的基爾庫克經延僅1000公里到達海法。
漢堡 GIGA 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弗爾廷(Henner Fürtig)說:「這種人為地劃分國界憑空建國的方式造成了後來的幾十年間無數的戰爭衝突。這個問題持續了100年仍沒有得到解決,而且也一直對地區安全構成隱患,正如『伊斯蘭國』目前在伊拉克北部引發的衝突。」
同時也是出於這一歷史原因,這片地區的國家大多是某一族群為主或者某一宗教教派多數信徒組建的國家。「伊斯蘭國」的目標就是要建成一個巨大的伊斯蘭神權國家、一個阿拉伯帝國。弗爾廷說,從這個組織的名字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上就可以看出,他們是要擊退西方帝國主義的影響。
對於「伊斯蘭國」成員來說,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是統治達400年之久的奧斯曼帝國。但是 ISIS 的戰鬥人員忽略的是,這段時期實際上是阿拉伯人被奧斯曼哈里發異族統治的時期。
愈來愈多的觀察家警告說,「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必會擾亂該國政治秩序。中東問題專家弗爾廷說,「如果伊拉克國家崩潰了,那麼這對土耳其和伊朗而言將是災難性的結果」。另外他還指出,「伊拉克已經有過經歷嚴重危機的經驗。美國發動的2003年的戰爭至少和現在的嚴重性是一致的。那時候每年至少有34000平民死於戰火。儘管如此,這個國家仍然存活了下來。」
(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