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時昌迷你倉發生四級火,揭發全港大部分迷你倉不包水火保險,用家或需為財物損失風險自負。意外、風險無處不在,保險是最佳的自保方法嗎?保險當中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自在人生大學堂推出一系列「未雨綢繆說保險」的課堂,第一集請來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會計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為大家簡介「保險概念與風險管理」。
整理:邱嘉幸
訪者:保險到底是什麼? 保險與風險有何關係?
李兆波:保險是一種機制,把投保人的資金集腋成裘,再作投資,面對有小部分人損失可使用集體資金中用作賠償。「風險」是不能預見的事情,例如天氣,或投資不能預期的結果。保險就是風險的保障。
訪者:保險是如何來的? 很多保險公司已有百年歷史。保險公司不是「善堂」,如何營運?
李兆波:保險的誕生源於歐洲,已有百年歷史。為什麼保險公司的名字中常見「life」、「 assurance」等字眼,因為保險與人命息息相關。隨着中產階層的崛起,保障財產的意識也日漸增強。當時仍有戰爭,一家之主要去出征,又或有疾病等危險,保險是一種家庭保障。
保險公司根據或然率來計算利潤水平,並制定根據法律條文來決定賠償。一般來說,賠償機會不大,而且賠償金額低於所收保險費。保險公司會將所收的投保金用作投資,假如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它有能力調動投資所得的回報作賠償。
訪者:受保項目五花八門,保險公司如何計算成效? 這似是一場賭博呢!
李兆波:保險可以說像是一場賭博,就像你結婚時也不知道將來會不會離婚一樣。現在可循不同途徑找到不同比率,再作分析。例如計算因交通意外引致傷亡比率,可從統計署及運輸署找到相關數據。至於行程延誤的資訊,則可從民航機場網頁獲取。保險公司有需要時,會向統計署及市場數據中介公司購買更仔細的數據,制定投保水平及條款,以免蒙受損失。若預計一定會虧空的話,就不會做。世上沒有百分百穩妥,保險公司也有倒閉的可能性,因此要考慮公司實力及風險。
訪者:保險是投資還是純付出的消費者物品?
李兆波:這視乎買什麼種類。家居保險及旅遊保險通常屬於一次性的純付出,醫療保險有分投資類的也有非投資的。有投資成分的保險保障期通常比較長,例如保障到100歲,或供至某個年限就不用再付保費,甚或日後有一筆錢回饋給你,不過要注意保險投資也有虧損的可能性。
訪者:為什麼愈來愈多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李兆波:中國內地愈來愈多中產階層人士,大約1億至3億人,他們希望生命及財產得到更多保障,然而國內保險行業起步較遲,加上香港的危疾及人壽保險都在世界前列,法制保障也較完善,很多人選擇來港買保險,或把資產存放在香港。補充一點的是,任何人士買香港的保險都一定要在香港范圍內進行。
訪者:保險似是「捉你心理」,好些保費非常高昂,我們應該買保險嗎?
李兆波:很難一刀切,這視乎有什麼需要、涉及多少資產及多少人。我認為供樓人士應為其按揭物業買保險,還有為其自身買保險,因為一旦他本人有什麼傷亡,沒有收入的話,面臨無家可歸、家庭經濟困難的危機。
訪者:你談到人身保障,我想起很少人在找工作時會在意公司的醫療福利。
李兆波:最好不要依賴公司的醫療福利,因為說不定你會轉工,而且公司的醫療福利未必能完全覆蓋醫療開支。假如到40、50歲才想到要買個人的醫療保險,保費會很貴。
訪者:也有機會我造成他人損失,可以說在這社會中沒有第三者保險不行?
李兆波:這是責任問題,尤其涉及公眾的,如商場,若有行人在商場內因地滑跌倒,就算商場擺了「小心地滑」的指示牌,也不可卸責,如有投保就多一重保障。其他例子包括終止停運、失業,以至演唱會開不到等⋯⋯
訪者:我為自己的車買第三者保險,但曾遭保險公司拒絕,因為我的職業接觸很多藝人,保險公司擔心若萬一坐我車的藝人遇上意外,他們無力承受所引致的賠償。
李兆波:保險公司會考慮投保人職業、年齡等因素決定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訪者:有一種保險叫「專業責任保險」,醫生等專業人士必須要買,可為我們介紹一下嗎?
李兆波:這是法例上的要求,因為他們的工作屬高風險。我知道有些婦產科醫生轉做普通科醫生,因為他們要付「專業責任保險」,維持牌照的費用太高昂。
訪者:保險上分散風險方面有什麼忠告?
李兆波:保險不是萬能的,有很多責任是保險不會覆蓋或有所保留,需要本人承受,俗稱「墊底費」。旅保、家居及財務損失有陪償上限,這叫做「風險保留」。投保人有責任做好風險管理。若投保索償過的保險項目,保費會被提高,所以要做好風險管理措施。
本節目由新城電台與香港公開大學合作推出。
(封面圖片: 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