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本來打算審議把《反外國制裁法》納入港澳《基本法》附件三,但後來決定暫不表決。各方反應良好,認為這是務實的處理。
很多人感到奇怪,北京不是處心積累,研究多時才會把議案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嗎?為什麼臨門一腳「甩拖」呢?這種情況實在罕有!
涉外鬥爭 虛虛實實
不過,其實這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在涉及國際鬥爭的問題上,這類進進退退、虛虛實實的策略屢見不鮮。年前,美國不是經常說要取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嗎?但後來又沒有行動。它也多次要通過《香港人權和民主法》,但也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後來發生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的衝突事件,美國才急急通過。
可見,落實一個政治決定之前,很多行動都可能只是一種維持政治張力的姿態。北京這次動作可以解讀為策略部署,後退了一步,不會一下子走向硬碰的「死位」,以免被外國借勢再增壓力。但同時表示現在「暫不表決」而已,不是擱置或撤銷,這就是留有後着。
強迫外資 香港之災
此外,中國也要計算實力和實利。以眼前形勢,如果中國的政策直接或間接迫使外資陷入兩難,甚至要撤離的話,對中國只有百害而無一利,這對香港來說更是大災難。在香港的外資,可能會面對「二選一」的抉擇。如果撤走,就損失華人市場和傷害中國的關係;如果不走,就可能成為中外角力的磨心。
更有甚者,中國最近在內地大力推行的「共同富裕」和「回報社會」政策。理論上只在中資企業實行,但中國近年的政策經常飄忽不定,出人意表,確實令外資擔心早晚也會被共產。如果此刻在香港推行《反外國制裁法》,豈不是趕客出門嗎?
港府聲稱曾遊說中央暫緩在港實施《反外國制裁法》,外界不知力度和效果如何?總之,中外角力已是無可避免,關鍵是要盡力減少對香港的衝擊和傷害。這不是地方主義,而是全局性的戰略。如果這次是港府遊說有功,那就請他們繼續努力進言,請中央減輕政治上的壓力吧。否則,力量互相抵銷,對香港毫無好處,對中外角力的實利也有傷害。慎之!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