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的真言

這次盧沙野大使的言行,確有改善之必要。在接受西方媒體訪問時,必須極為小心,對於較為複雜和有爭議性的課題,常會有理說不清,對於其後的攻擊,更是欲辯無從。

4月21日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新聞台LCI專訪,他從歷史角度談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問題,並指出前蘇聯是一個聯邦國家,解體後出現的國家全由內部決定,單方面宣布獨立,並沒有正式的法律基礎。在西方媒體的渲染下,他的這番評論,被解讀為質疑烏克蘭擁有克里米亞的主權,並否定前蘇聯15國的國家主權。

他的言論旋即引起歐洲震怒,屬前蘇聯國家的波羅的海三國更作出猛烈批評。法國外交部則稱感到「震驚」,要求北京澄清,烏克蘭則評為「荒謬」。有近80位歐洲國會議員更發表公開信,要求法國外交部將盧沙野列作「不受歡迎人物」並驅逐出境。一個訪問,一番肺腑的真言,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觸動了許多人心底的陰霾和顧忌。

雲譎波詭 難辨是非

自古以來,每一個國家都視疆土為最神聖的界限,一旦被挑戰,必誓死拱衛。沒有了疆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無法生存。君不見歷史上猶太人在失去家園後的悲慘經歷,及他們如何在極度艱辛之下,歷盡滄桑,才能重建家園?

廣義來說,國家是指擁有共通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權或歷史的社會群體。經歷5000年悠長而跌宕的歷史與文化,中華民族很明白有國才有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只有在安定穩固的國家領土內,人們才能安家立業,和諧地生活。可惜現實並非如此美滿,這世上的資源永遠有限,不同的群體、國與國之間,往往因為利益的關係,相互傾軋,最後以武力相向,強者勝而弱者敗。

原來屬於弱者的土地與資源,盡歸強者所有。而弱者則深感屈辱,於是勵精圖治,其後設法奪回;原來的強者又覺得有所損失,因而引發無窮無盡的戰爭。那牽涉的土地與資源,究竟屬誰?在以利益與實力比拼的國際關係下,誰是誰非,確不容易分辨。而且,克里米亞這個海港城市,早在古希臘時代,已是歐洲文明世界的一部分,若要追溯到「最早誰屬」來定義其今日主權的話,實在是無從說起。

分裂風氣 不可助長

這次盧沙野大使談到克里米亞歸屬時,開宗明義就指出,不同立場對歷史會有不同的看法。克里米亞自1783年就屬於俄羅斯帝國,到1954年,也許是因為赫魯曉夫曾任烏克蘭第一書記,出於行政管理上的方便,把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而當蘇聯解體時,情況十分混亂,各聯邦國於是紛紛趁亂單方面宣布獨立,造成今天這個局面,這一切都是歷史事實。

對於一個新國家的誕生,是一個事實問題、法律問題,還是國際問題?如何協調各方的利害關係、定立標準而有效的原則等,都是非常複雜而重要的課題,其間確實有許多需要探討的空間。例如1965年1月11日羅德西亞單方面宣布獨立,聯合國就曾號召各會員國不要承認它。隨着世界局勢愈來愈動盪,各國的內部出現分裂的事件層出不窮。以聯合國的立場,此風實在不可長,否則世界的紛亂將會變得更為激烈。

近年不滿政府統治而鬧獨立的,有英國的蘇格蘭、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巴塞羅那等。從聯合國的立場出發,並不鼓勵國家分裂,強調沒有國際間的承認,任何實體都不能成為國家。因此,中國的立場非常堅定,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絕不能容忍台獨。未能統一台灣,罪魁禍首源自美國。作為中國人,當年的蔣介石、蔣經國晚年時皆有回歸祖國的意圖,聽說當年蔣經國已下令成立研究統一細節的專責小組,可惜因為猝然離世,而錯過了最佳時機。後來民進黨崛起,美國為打壓中國的復興,利用台灣作為棋子,鼓勵台獨、不斷售賣武器,支持民進黨,鼓勵分裂。幸而中國這數十年來勵精圖治,自強不息,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成績斐然,創造經濟奇蹟,成就今天的局面,我深信統一的日子不會太遠,這就是國運!

沒有意圖 推翻別國主權

當年蘇聯解體後成立的國家,如今雖早已被國際承認,但當年確是由單方面宣布而獨立的。筆者相信盧沙野大使並沒有要推翻他們獨立主權的意圖,而是陳述真實的歷史而已。但在對中國早已存有偏見的西方國家來說,這些言論確容易被斷章取義,成為被攻擊的藉口。因為許多西方國家及民眾,本來就帶有雙重標準的偏見。

外交官是一個國家的駐外國代表。一言一行,皆代表着國家的尊嚴與立場,更重要的,是洞察世情,知所取捨,是以必須慎言慎行。尤其是身處深受媒體影響、雙重標準瀰漫、群敵環伺的西方社會,更是如履薄冰。馬克龍訪華之行,收穫甚豐,加強中法關係之餘,使其他歐洲國家反思與中國的關係的未來路向,雖然如此,原來的反華力量仍然強大。這次訪問的論點,很容易被親美派的有心人利用,作為反華的藉口,故意扭曲及破壞中國的和平外交努力。在偏見、偏聽、偏信瀰漫的氣氛下,理性與客觀的言論,不容易被接受,更遑論要說服他們?

中華民族自古以信立國,《論語》云: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這次盧沙野大使的言行,確有改善之必要。在接受西方媒體訪問時,必須極為小心,對於較為複雜和有爭議性的課題,常會有理說不清,對於其後的攻擊,更是欲辯無從。其實只要他在接受訪問時,加上一句:「中國的立場,我們的發言人早已說得很清楚。既然這是個人訪問,從客觀的歷史角度看,我個人覺得……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就算被他們斷章取義,也會避開許多不必要的批評。中華智慧告訴我們: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論語》)

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有理而無益於治者,君子弗言;
有能而無益於事者,君子弗為。
(《尹文子。大道》)

確是至理名言,值得大家深思。

此文為日前在YouTube節目《屈基論》的講稿(https://youtu.be/p2NPdvzA5Rw)。

彭泓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