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作為中國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並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了五方面主要職責:一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二是審議金融業改革發展重大規劃;三是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協調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相關事項,統籌協調金融監管重大事項,協調金融政策與相關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四是分析研判國際國內金融形勢,做好國際金融風險應對,研究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處置和維護金融穩定重大政策;五是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
金穩會成立是金融業里程碑事件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意味着什麼?首先,中國的金融風險和金融泡沫已經事實存在,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範圍內成為經濟的潛在威脅,需要通過國家層面來協調和統籌金融運行和管理,以防範和杜絕金融危機的爆發。這意味着國家對金融的監管將愈來愈嚴格;其次,中國的貨幣政策和金融服務將依據現實經濟狀態,更多地向實體經濟傾斜,這意味着實體經濟的發展將得到更大的金融支持,發展狀況會更好;再次,中國國家金融安全已經從最高層面架構上有了體制保障,這意味着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中國股市開放、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等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更加穩健有序;最後,中國的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將得到有力保障,等等。可以這樣定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是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標誌着中國的金融監管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中國在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革與國際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經濟能夠有今天的發展成就,金融業所發揮的資金融通功能可謂功不可沒。然而,也不能不看到,在金融業的發展過程中,由於金融制度不完善,金融市場設計存在缺陷,加之新金融業態的快速擴張等原因,導致金融監管不到位、市場管理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的情況比較突出。在這種背景下,金融泡沫與金融風險應運而生。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展下去,那麼,很有可能因為金融風險爆發和金融泡沫的爆破,而對中國經濟帶來嚴重衝擊。
如今,中國的金融業發展也進入了一個需要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的新階段。中國必須汲取美國等西方國家在金融風險防範方面的深刻教訓,必須密切關注金融市場的一舉一動,研究新變化,及時採取措施和應對方案,將金融風險和金融泡沫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目前中國的經濟正處於至關重要的轉型與升級階段,金融業必須做好配合與促進工作,決不允許金融業出現大的問題,否則,有可能會令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毀於一旦。
金融監管事關國家金融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對國家金融安全作過重要指示。2017年7月,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他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堅定深化金融改革」,並首次提出了「終身問責」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紮實整治金融亂象,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準,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習近平的兩次重要講話,反映出新形勢下國家的金融安全觀, 即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在國家金融戰略和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為今後開展金融工作給出了重要指示。
在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開幕大會上,習近平在報告中再次提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顯然,習總書記提出如此嚴格的要求,表明金融風險的存在,已經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已經威脅到了國家的金融安全,必須通過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進行防範。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承認,中國的金融業發展的確伴隨着一些金融亂象,為了防範金融風險、治理銀行業市場亂象,今年確定了同業、理財、表外三個重點領域。首先是因為這三個領域覆蓋了比較突出的風險點,比如,影子銀行、交叉金融、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等。同時,還有與其相關的操作性風險,所以要集中精力整治。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防控金融市場風險呢?根本上來說,是要令金融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上來,只要不脫離實體經濟而盲目發展,金融業就不會產生太大的泡沫,風險也將是可能預期的。所以,要守住中國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首先還是要通過建立金融制度,規範和引導金融業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當然,金融業的發展本身俱有其規律性,即資金的逐利性決定了金融風險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對此,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金融監管,特別面臨日新月異新金融、新業態,面對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金融監管當局必須時刻睜大雙眼。
金融監管缺失的國際教訓深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人們發現在金融市場的日常運行中,為了追逐利益,金融機構借金融產品創新名義,來包裝和製造金融衍生產品的行為是十分普遍的,甚至為了推銷其金融產品,有意無意隱瞞風險和誇大盈利前景也是司空見慣的。同樣,評級機構為了從金融機構取得更大收益,名不符實地抬高金融機構及其相關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也屢見不鮮;而投資者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在不了解風險或者帶有僥倖心理的情況下,盲目或有意投資高槓桿金融產品的人士不在少數。這些金融不透明的問題如果放任自流,日積月累之後必然導致危機。
事實表明,要杜絕金融產品在最初推出時的風險,讓金融機構光明磊落地銷售金融產品,試圖依靠金融機構的自查自律顯然是天真的想法;而要靠評級機構來防範金融風險,杜絕金融機構的暗箱操作,也是不現實的。投資者本身的局限性及趨利性也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迴避投資風險。可以說,由於金融產品的製造者、推銷者、投資者皆為利益所困,甚至有意隱瞞、掩蓋或看不到風險,亦即金融不透明,因此,絕不能把控制金融風險的希望寄託在金融業自我約束上面,更不能寄望信用評級機構有什麼作為。保證金融透明,防範金融風險的最大責任只能落在金融監管者身上。
金融監管者主要是由各國和地區的政府當局所設立的官方或半官方金融監管機構擔任,它們可以因證券、銀行、保險、信託等金融行業或領域的不同而專司某個領域的監督職能。譬如,除了各國的中央銀行之外,還有銀行監管管理委員會、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專門的金融監督機構。這些專門的監管機構可以超然於金融市場利益之外,其工作宗旨就是維護金融市場秩序、防範金融風險,主要監管手段就是研究金融市場變化,發現業界問題,制定和修改金融管理制度,檢查金融市場主體遵章守法及日常運行情況等。
從過去十年的情況來看,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日新月異,金融衍生產品和營銷手法層出不窮,由此而產生的金融風險也不斷增加。這就要求金融監管機構與時俱進,緊跟金融創新步伐,時刻掌握金融市場發展的脈搏,不斷革新和改進監管思維和監管方式,力求將金融市場可能產生的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如果金融監管者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求改革,監管制度陳舊老套,監管手段一成不變,監管方式單調落後,那麼就無法準確及時地捕捉金融市場千變萬化的信息,以至於監管者後知後覺,無法察覺金融領域的種種問題和黑幕,等到出現嚴重危機時已經為時晩矣!
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政府試圖在穩定美國金融市場以及改革傳統金融監管模式方面有所作為,儘管華爾街金融大鱷千方百計製造麻煩,甚至進行間接阻撓,但在美國政府的執着推動之下,從2008年底開始至2010年上半年,美國政府對既往沉痾已久的金融監管體系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按照時任總統奧巴馬的思路,華爾街所有高風險衍生品都將受到嚴格監管,銀行投資對沖基金以及其他投機性交易也將被限制,對提供信用卡、住房抵押貸款等關係美國百姓民生的金融機構,會有更加嚴格監管的措施,以保護消費者金融權益。2010年7月21日,奧巴馬簽署了新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這意味着歷時近兩年的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立法完成,更大的意義在於以華爾街為中心的全球金融市場,正式進入一個新的金融監管時代,從而也為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作出示範,並給予重要啟示。
金融監管須跟上日新月異發展形勢
解剖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根源,可以說金融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譬如,銀行和按揭公司為了賺取按揭證券化中的息差﹐放鬆審慎貸款的原則﹐使大量不良按揭資產流入﹐是風險的製造者;評級機構對次按這種新型金融衍生產品﹐未能作出有效的風險評估,甚至給投資者提供誤導,責不可卸;而諸多的次按產品投資者疏於風險管理,落得血本無歸,可謂咎由自取;而金融監管機構形同虛設,無所作為﹐防火牆功能盡失,是金融泡沫氾濫並最終爆破的最重要原因。
近年來,中國內地的金融業發展變化十分迅猛,新產品、新業態異軍突起,前所未有,為了跟上這一日新月異的金融發展形勢,內地的金融監管當局也採取了密切跟踪的措施。譬如,2017年9月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了《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並於10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這一措施的出台劍指內地龐大的貨幣基金。有市場人士將之形容為對貨幣基金進行監管的新政,新監管措施的出台可謂恰逢其時。
眾所周知,十幾年來,內地的貨幣超發情況十分嚴重,資金氾濫的情況呈現惡化之勢,在這種背景之下,許多機構通過貨幣基金的形式聚集社會閒散資金。由於貨幣基金是一種由基金管理人運作,基金託管人保管資金的開放式基金,專門投向風險小的貨幣市場工具,區別於其他類型的開放式基金,貨幣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動性、穩定收益性,具有「準儲蓄」的特徵,因此,投資者對之趨之若騖。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近年來,由於數字貨幣的出現,貨幣基金領域又出現了新型的貨幣基金──虛擬貨幣基金。目前,在中國迅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當中,虛擬貨幣基金的規模,已經達到令人瞠目的程度。據悉,至2017年6月底,僅餘額寶所管理的貨幣資產就高達1.4萬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第一大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的規模,是全世界最大的貨幣基金。
根據市場人士分析,《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的實施,受影響最大的是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虛擬貨幣基金,譬如餘額寶等。因為按照監管新政的要求,不僅監管從嚴,而且對於貨幣基金的風險準備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個人投資者可以將不超過100萬的資金投放在餘額寶互聯網金融平台上,但按照新規,個人投資者在餘額寶平台上的投資最高限額已經從100萬降到25萬再降到10萬;與此同時,餘額寶金融平台還必須為更高的準備金率作出撥備,等等。在一系列監管新政的要求之下,餘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的運營環境受到極大約束,從而一方面限制了互聯網貨幣基金的快速擴張,同時也極大地防範了互聯網貨幣基金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長遠來看,監管新政不僅能夠有效保護投資者,而且也能夠促使互聯網金融的平穩健康發展。
內地為什麼要推出《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顯然,是因為內地的貨幣基金發展迅速且存在監管漏洞,金融風險已經出現。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325只貨幣基金累計資產淨值為51056.69億元,佔10萬億公募資產的比重逾50%。5萬億規模的貨幣基金和1.4萬億規模的餘額寶虛擬貨幣基金,這樣龐大的資金規模如果因為監管不力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這對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穩定都將構成嚴重威脅。
可以預期,中國的金融監管將會全面加強和升級。
原刊於東方財經雜誌微信公眾號,作者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