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文化有8000多年歷史,最著名的紅山文化是古玉收藏家嚮往的收藏標的文物。筆者對高古玉器收藏鑒定水平有限,所以今天文章重點為大家討論一下玉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中國文人知識分子和國家興亡有什麼關係和影響。
許慎《說文解字》:「玉,石之美者」,山石隨處可見,上下萬千年,但溫潤堅實的玉卻非常之少,因此非常珍貴! 隨着先秦朝代更替,這些美麗的玉石更換成傳國玉璽,漸漸變成權力地位象徵,只有皇帝,統治階級和權貴才能夠擁有,一般文人士大夫也只能望其項背。天子貴為一國之君,往往以玉璽行使政令,作為國家行為的象徵!
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孔子言:「君子比德於玉」。古代國人對玉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普遍認為文人士大夫應該好似玉一樣溫潤典雅含蓄。行為不鋪張不浮誇實實在在,因此玉德是量度古代文人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基本要求!
君子比德於玉
仁是什麼?仁愛之謂也,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宅心仁厚,心存萬物。唯仁者能愛人。
義代表正直,只要事物合乎道德規範就義無反顧,絕不改變立場,這是讀書人處事態度和基本原則;
智即是智慧,做人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對各種問題癥結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行動合情合理;
勇即是勇者無懼,遇到困難或者國家危難的時候敢於站出來,為人毋苟且,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潔即是要潔身自愛,出污泥而不染,以高尚情操自持,對社會陰暗面維持批判,拒絕同流合污,行為光明磊落,清霜高潔!
所以孔子說「君子比德於玉」就是這個意思! 文人士大夫讀書人應該守身如玉,寧為玉碎不作瓦全,這是每個人的追求目標,要求非常之高的,並不是任何個人都能夠做得到!
中國玉文化
筆者認為中國玉文化有積極進步的一面也有負面的地方。中國文化要求文人士大夫守身如玉、獨善其身,成為做人的行為準則,一個文質彬彬的社會,太平盛世、經濟繁榮、人民豐衣足食,彬彬有禮令到社會更加和諧。但當有國家危難時候就缺乏敢於擔當的人,個個手無縛雞之力;譬如外族入侵的時候讀書人能領兵抵抗嗎?所謂空談誤國,國家危難的時候一批文人士大夫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
雖然如此,中國玉文化也不是絕無優點,南宋末年面對蒙古人外族入侵,金戈鐵馬,還不是有宋末三傑包括文天祥張世傑和陸秀夫,力挽狂瀾。他們都是傳統文人出身,考取功名,一心為國為民,國家危難關頭挺身而出,努力抵抗,寧為玉碎不作瓦全。文天祥的事蹟大家都耳熟能詳,雖然被俘虜仍然寧死不降,他的氣節至今仍然令到我們肅然起敬,因此留名千古!
筆者每次讀到文天祥《正氣歌》或者《過零丁洋》的時候都忍不住哭起來,對國家英雄表示深切同情和懷念!作為文人士大夫在國家危急情況之下,奮勇抗敵,捨身取義,挽頹然於既倒,他們是玉文化的表表者,仁義並存,剛柔並濟,義不容辭,英雄事蹟永遠令人懷念,不知道大家認同我這樣的見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