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的汽車銷量同比大幅度下降了42.4%,而在餘下的三個季度中卻實現了較大的反彈,全年銷量突破了2500萬輛,約佔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
北京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
這與中國政府將發展新能源汽車列為國之重策有着密切的關係。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宣布了「碳中和2060」的計劃,致力於在2030年之前使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並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兩個月後,國務院聯合其它重要部門宣布了一項為期15年(2021-2035年)的汽車行業發展計劃,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到2025年達到20%,到2030年達到40%,到2035年超過50%以上。政府在政策落地上也不遺餘力,提供了包括稅賦的減免和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建設支持等。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頗有成效。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佔中國汽車總銷量的5.4%,而這個數字在今年預計將增長到6.9%。
如今,汽車已被認為是物聯網時代的下一件大事,智能互聯已成為汽車的標準配置。
致力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
隨着行業的高速發展,中國也正在迅速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 L4級別(高度自動化駕駛)的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已經在中國多個城市進行試行,其中包括上海、廣州、南京和長沙。
在商用車領域,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同樣也應用在貨物運輸。去年7月,上汽集團宣布在上海洋山港進行自主研發的「5G加L4級別」智能重型卡車的準商業化運營。京東、阿里巴巴和美團等中國互聯網巨頭都致力於解決最後一公里自動配送的難題。
此外,中國政府還放寬了對外國整車廠在中國運營所有權的股比要求。以前,他們如果要想在中國開展業務,必須與中國本土企業建立合資企業,佔比至多為50%。但是現在,他們不再受到股比要求的限制。Tesla通過在上海的全資子公司進入中國,大眾汽車對其與江淮汽車的合資企業進行了股比的調整,現擁有合資公司75%的股權。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值此變革之際,不斷有資金湧入。在2020年,中國汽車業和運輸業的投融資總額達到86億美元,主要用於新能源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
許多不同背景的企業受到汽車行業未來指數式增長潛力的吸引,正在前赴後繼地進入汽車市場。例如,互聯網巨頭百度已經與本土汽車製造商吉利建立了合資企業,聯合宣稱將製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此外,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宣布建立一個新的部門,旨在生產電動汽車。該公司將由小米首席執行官雷軍親自領軍,預期將在未來10年內投資超100億美元。
傳統製造商改變及價值鏈企業湧現
圍繞汽車行業的整個價值鏈的初創企業也在不斷湧現。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已經成立5年,專門研究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能芯片,該公司目標是在其C輪融資中籌集超過7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加速下一代L4和L5(全驅動自動化)自動駕駛芯片的開發和商業化。Neolix是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物流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它正在緊追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 Neolix表示已向華為、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客戶銷售了200多輛汽車,被投放在全國20多個城市。
與此同時,傳統的整車製造商正在重新進行自我定位,以增強他們在「新遊戲」中的競爭優勢。
2018年10月,戴姆勒的出行服務公司與吉利宣布成立合資企業StarRides,定位在提供高端的出行服務。該服務於2019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啟動,現已覆蓋中國大部分大都市和熱門旅遊地點。
作為中國最大的本土汽車製造商之一,吉利的目標是通過自身的能力和合作夥伴的生態,成為全方位的運輸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過去的10年中,吉利推出了Lynk &Co(提供個性化出行服務的智能互聯汽車品牌)、Polestar(使用訂閱模式的高級電動汽車品牌)、曹操出行(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平台),並收購了Volvo汽車公司、倫敦出租車公司Terrafugia(世界上第一家飛行汽車公司),同時也與百度、騰訊、富士康和丹拿針對提供與車輛相關的服務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過去中國汽車行業中外企業間的合作模式主要為合資。展望未來,中外企業之間將出現新的合作方式,包括從獨資經營到各種類型的企業合資。
可預見的是汽車行業的需求和供應將繼續大幅增加,在某些細分市場中甚至很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客戶需求將隨着供應商的增多而變得更加嚴格,重塑行業的新政策將繼續發展,更加激烈的競爭也將顯現。
過去的成功將不能保證未來同樣的成功。一些公司在這場「新遊戲」中可能會被邊緣化,甚至可能被淘汰出局。獲勝的公司將是在此過程中可以快速學習、適應和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公司。
原刊於China Daily,本社經作者翻譯後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