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每屆改朝換代,總會醞釀禮制和服制上的變革,要配合「移風易俗」,服飾必然有所改變,由政府頒佈法例,強制執行,民間響應,努力擺脫前朝陰影。近世中國自滿清入關,服飾與政治更是緊密相連,當漢人被強逼剃髮垂辮,改着旗服,夢魘也就歷久不散了。不過,在服裝變成政治法則與社會約制時,個人的反應主要有二:
(一)「反抗」──例如滿清入關,下令強制剃髮易服,南方人民強烈反抗,誓死保衛漢族文化,屬初期反應;
(二)「順應」──向政治低頭,易服垂辮,接受異族文化,屬後期反應。
婦女從困局中突圍而出
文化是細水長流的,服飾演變,經漫長的浪淘沙盡,由反抗變為順應,從排斥變為接受,這又是必然的歷程。但順應過度,200多年的大清遺毒甚深,令很多順民難以適應辛亥革命的震撼,當古國驚雷,竟出現一種錯亂的反應──「哀號」。民國之初,政府雖明令剪辮,京滬一帶之守舊迷信之人,有力竭聲嘶請求饒髮者,有哀號痛哭謂無面目歸家者,在悲壯的革命史詩中加插了糊塗鬧劇,亦反映其時男性當權世界的封建心智未完結,更暗示着以後政治上屢次出現的復辟行動。
相反,民國以後女性服飾世界勇往直前,翻天覆地,既不哀號,也不順應,力圖解放創新,正好標示着婦女要從低微的社會地位和封建的困局中突圍而出,找尋新天地容身。而實在,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5年抗日前夕,在這25年間,中國大城市的婦女在動盪的政治和紛亂的社會裏浮沉,面對挫敗毫不妥協。服裝也就永不滯止,永遠求變,見證着她們頑強的奮鬥意志和解放心理。
衣服是一個文化傳播系統(Cultural Communication System),一種身體語言,講述的正是一個「心理─生理─社會─政治」(Psycho-Physical-Social-Political)的故事,尤以婦女服裝為其時最具戲劇性者,充滿着矛盾衝突,危機重重,而又高潮疊起。這好像是一齣通俗劇,因為情緒波動很大,滿溢着喜怒哀樂,包含着:
- 「夢想」(例如截髮男裝,渴求取得男性地位);
- 「痛苦」(例如束胸,阻止乳房發育);
- 「恐懼」(例如因衣着不符常規,觸犯封建禁例,惹起非議,受到懲罰);
- 「慾念」(例如解放身體,衣着暴露);
- 「憤怒」(例如斷髮短衣,加入社會改革運動,甚至從軍北伐及抗日)等等。
婦女服裝的人性衝突
戲劇離不開人性衝突,而這時期的婦女服裝全然體驗得到這種衝突。她們由滿清封建的閨房(家庭)服飾(女性困囿於家庭,與外界社會脫節),轉變入民國婦解的社會服飾(爭取女性的社會地位,不讓男性獨尊),涉及的衝突是多重層面:
(一)女性自我的心理衝突,例如把服飾變作一種「自衛機能」,把自己緊緊地包裹,以克服內心的挫敗感、自卑感等;又或者為應付百變時新的服裝,極需要排除心理障礙、鬥爭等。
(二)女性與政治社會的衝突,例如當服裝表達婦女解放的意願時,她便要面對男權社會的挑戰、封建守舊家庭及學校的壓逼、甚至頑固的軍閥惡勢力。但在處理衝突上,民初的中國婦女倒能顯露她們的戲劇才華,手法時而委曲求全,時而軟硬兼施,務使時裝舞台充滿彈性的適應能力,兼容並蓄,氣象萬千,更反襯出那些壓制婦女服飾變化的保守政權只在編寫着鬧劇了。禹燕的《女性人類學》用「倒置的金字塔」理論揭示傳統中國女性現實的存在困局,我覺得同樣可以用來思考民初婦女服飾文化的問題。作為一個「人」的存在,其結構應該是一個完美的金字塔:
精神存在(思想、理想、信念)在上,社會存在(權位、階級、職業)在中層,自然存在(性慾、生殖)置於最下層。但長久以來,中國傳統女性在封建的男性社會政治制度壓逼下,全面地失去存在的自由,她們的自然本能被不擇手段地突出──供男人作性樂工具和生殖工具。她們亦無政治、經濟、法律和道德上的自由,其思想和創造力卻被扼殺,更被貶為智力低下,意志軟弱。「在這裏,女性存在的結構發生了驚人的變異:作為底座的自然存在上升為頂端,而作為頂端的精神存在則下降為底座,從而形成了自然存在壓抑社會存在、自然存在壓抑精神存在的奇特格局」(註1),變成倒置的金字塔:
而最不幸者,頂層的自然存在也是非自由的,「她的自然體可以被任意物化──她的雙乳可被束為一馬平川,她的雙腳可以被纏成『三寸金蓮』,她的自然體可以被任意商品化──她的肉體可以當作商品去買賣,可以換來金銀、珠寶和錢財。」(註2)在辛亥革命之後,婦女開展漫長的掙扎過程,努力扳轉倒置的金字塔,反映在服飾文化問題上,但見她們勇往直前,雖然亦有迷惘的時刻,仍不斷改進服飾,配合其社會活動,由截髮、放乳、情迷高跟鞋、暴露身體、改革旗袍,處處顯出創造自我的精神和對美的人生追求,不斷提升精神存在的層面。
中國婦女服飾文化展現的舞台,就是沿海的大都會。在那裏,中西文化匯聚,在政治、經濟上舉足輕重,在當時是這些城市領導着國家邁向不可知的未來。服飾,也正如戲劇(和小說)一樣,是一種群眾記憶,透過它可以重拾歷史文化諸貌。而多姿多彩的二三十年代婦女服飾,除了引起我們回憶起大都會的摩登生活外,其實也憑着這一點點落後回憶帶出啟示:繁華鬧市,美衣華服,但國家何去何從?
註1:禹燕:《女性人類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46頁。
註2:禹燕:《女性人類學》,上揭,52頁。
!doctype>新書介紹
書名:《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1911-1935)(第二版)》
作者:吳昊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