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發展模式
在開始撰寫STEM+ 教育初探系列時,已提到主要有鑑香港和內地的校內、校外在推動STEM教育發展,出現一些異化和偏差。所以才對「STEM+」這個課題進行探究,分享個人的看法和建議。相對而言,STEM教育發展在兩地有各自的優勢和要面對的問題。相同的是,兩地STEM都是有種「橫空出世」的情景,都是海外火熱多年才移植過來。
本質上STEM教育就是一種跨學科的課程設計,也可視作倡導協作學習和綜合能力建構的專題研習(內地通稱「項目學習」)的一種學與教策略。這兩個重點都涵蓋在香港千禧課改的發展框架內,所以本地學界在美國推動STEM教育這種區本特色學習方案時,初期也未有特別關注,官方在同期撰寫的課改所有文檔也未有隻字提及。有坊間傳聞,香港前任特首在2015年施政報告開始關注STEM教育,是因為前任教育局局長同年中到內地開會,受相關部門的交流啟發,回港研判後才變成一種專項發展的教育任務。不過目前兩地發展,各方面都緊密聯繫,了解多點中國大陸STEM教育發展情況,也有利兩地的教育交流和相互促進。
以前的系列文稿也有提及,從內地教師培訓的歷史背景,以及近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原來不具備STEM教育強調跨學科課程設計,和倡導協作的「項目學習」策略優勢,為何舉國上下,會比香港更積極推動STEM教育?當中固然有很多國家發展策略的考慮。一個原因當然是世界大氣候的轉變,中國教育有點落後於世界先進國,特別是國民的綜合能力表現,所以2015年第二次課改檢討,便提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個新教育目標。其意義相當於香港課改的「九大共通能力(Generic skills)」,或是台灣課改的十大基本能力。「核心素養」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涉及: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以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的18個基本要點。
倒逼教育創新
「核心素養」是一種新要求,內地學校和老師可能不容易掌握和在學習過程逐步建構,所以有學者認為政府想藉着推動STEM教育,倒逼和加速學校教育的轉型,聚焦跨學科課程設計,以及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所以其實很多校外教育機構早在2012年已開始引人國外不少STEM元素的學習課程,但一直未見起色,直到近14、15年才突然火爆,而核心驅動因素就是教育的政府導向。內地教育家鐘秉林在談及:《我國開展科創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提到,一是變革教學方式。二是注重學習過程。三是改革評價方式。在如何探索方面,建議:一是轉變教師角色,改革傳統教學方式。二是深化教學改革,推進教學資源建設。三是平衡STEAM教育與日常學習的關係。四是建立互動協同機制。內地教育部在2016年不僅在新推出的小學科學科課程綱要,提出STEM+相關的學習內容,17年還制定了能力標準,各省市也下撥大量專項經費,讓學校按招標程序可以自行外購所需服務。
內地STEM教育專家,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王素主任,在解讀《2017中國STEM教育白皮書》一文提到中國STEM教育的現狀可分三個層面:
一、「開創新局面」是指STEM教育中國實踐正在興起;
二、「支撐新發展」是指中國STEM教育研究呈逐漸發榮的態勢;
三、「明確新定位」是指STEM教育納入國家戰略發展政策。
中國的STEM教育並不是從零開始,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名稱和內涵有區別。2015年,教育部在《關於「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首次提出要「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2016年教育部在《教育資訊化「十三五」規劃》進一步要求:「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資訊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着力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數位化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資訊化面向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完善中小學科學課程體系,研究提出中小學科學學科素養,更新中小學科技教育內容,加強對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在高中階段要鼓勵探索開展科學創新與技術實踐的跨學科探究活動,同時規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2017年2月15日,國家教育部出台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其中對於科學STEAM教育的重視和對其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多的闡述和規劃。正式對中國版的STEM+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強調在於跨學科,專案制學習,以及解決問題這三個特點,將區別於國外強調理工科、以及單科教學也被稱為STEM的若干種解釋,倡導從科學教育走向STEM+教育。
現況與出路
2017年3月1日,由北師大、北京國信世教資訊技術研究院、教育部教育管理資訊中心聯合成立的課題組發布了《中國STEAM教育發展報告》。在文本中可以了解到中國STEAM教育在學校的發展現狀:
- 大多數學校的STEAM課程都是以社團課程和選修課(佔比72%)的形式出現;
- 每周開展1課時STEAM課程;
- 能進入常態的課程與教學,主要以創新類校本課程的形態出現;
- 在中國,對STEAM教育的探索並不是從數學課和科學課開始的,而多始於資訊技術課程;
- 知名度不高,僅局限在少量的創客教育、非正式教育中。
具體到中小學目前進行的STEAM教育探索中,又存在着哪些問題呢?報告提及:
- 課程研發與實施難度大;
- 師資缺乏,對從業教師要求高;
- 學習空間創設難。
中國STEM教育的確有不少薄弱環節,曾有英國專家交流後建議八步改善方案:
- 要識別出問題;
- 認識到設計的局限;
- 進行頭腦風暴,想出解決方案;
- 完成整個設計構思;
- 探索不同的方法;
- 鎖定最終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 建立模型;
- 不斷改進這個設計。
2017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在京成立中國,並且公布「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該計劃是專家學者共同針對中國國情所提出的對未來十餘年STEM教育的展望,對STEM教育普及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也將提供具體實例來説明應對目前STEM教育所存在的挑戰。關鍵課題包括:
- 促進STEM教育頂層設計
- 實施STEM人才培養暢通計劃
- 建設資源整合和師資培養平臺
- 建設STEM教育相應標準與評價體系
- 打造一體化STEM創新生態系統
- 打造服務經濟的教育與人才戰略高地
- 推廣STEM教育成功模式
一如王素主任在《解讀》中,明確指出STEM教育已納入國家戰略發展政策。往後只會看到更大力度和更大規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