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國際舞台日漸昌隆

一帶一路策略的源起,是2013年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尼及中亞細亞國家哈薩克時所大力倡議,配合其復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含意,中國在世界舞台擔當非常重要、甚至領導的角色。

編按:本社作者兼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傑出專家陳明銶教授2018年10月30日不幸逝世,終年69歲。本社沉痛哀悼陳教授,刊登他著作《中國與世界之多元歷史探論》的前言,原題為〈從「中國之世界城市」軟實力角度看香港特區〉,以作紀念。本文將分三篇刊登,以下為第一篇。

承蒙「中國與世界」學術研討會的主辦方,以及本書的編輯們誠摯邀約,現略草數言,以作前言。

本書共有論文20篇,我只是其中一篇(第三章)的作者,文集的編輯們將承擔撰寫〈前言〉的責任指派於我,可能是源於某些客觀因素,似乎是與我同時具有較多元的角色有關。事實上,這文集的作者,大部分均來自大中華地區(中國大陸、台灣、香港),而來自亞洲區的則有日本學者。我可算是來自海外/非亞洲區西方國家的與會者/論文作者之代表,而或因此身份更能配合論文集的主題──中國與世界。

我在香港樹仁大學舉行的會議首天(2011年11月17日),於下午的第17組中澳葡互動研討小組發表論文〈中國與葡萄牙全球化交往之「澳門因素」五百年回顧〉(“The Macao Factor in Sino-Luso-Global Interface: A Half-Millennium Retrospective from Portugal’s Age of Discovery to China’s Rise”)。然後,在接着的「全球化對中國的挑戰及機遇」圓桌論壇,獲論壇主席鮑紹霖教授臨時徵召,我從聽眾的身份變為特邀專題主講嘉賓,故於同一日成為「雙料演出」的參與者。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的會議次天(2011年11月18日),下午的「技術交流與文明變遷」研討項目(The Great Web of Relationships: Technology Transfers in Modern East Asia),由我擔任該項目論文的評論員。在這會議的兩天議程,我一人扮演三種類型的角色身份。

此外,我與本文集之出版成書也有關係,因我和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多年交往,一直合作愉快,適逢會議的次日議程,在城市大學鄰近的浸會大學舉行之便,故特別邀約當時城大出版社的鄺子器社長及編務總監(即現副社長)陳家揚先生一同出席會議的午餐,並介紹予會議主持人,也是本文集的主編者,即兩所大學的歷史系系主任鮑紹霖教授及麥勁生教授。因為我曾充任中介的角色,所以撰寫〈前言〉的責任落於我身上,反映我在此文集的幾重角色。

一帶一路國際峰會 中國全面向世界進軍

2017年5月,於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峰會,可以說是象徵性的奠定中國全面向世界進軍的初步成果。一帶一路策略的源起,是2013年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尼及中亞細亞國家哈薩克時所大力倡議,配合其復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含意,中國在世界舞台擔當非常重要、甚至領導的角色。中國希望借此計劃與各參與國家,可以透過和平友好合作方式,共同促進地區穩定及長遠發展。這計劃有很大的跨國、跨文化、跨地域的大同願景。

2017年5月,於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峰會,可以說是象徵性的奠定中國全面向世界進軍的初步成果。(Wikipedia Commons)
2017年5月,於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峰會,可以說是象徵性的奠定中國全面向世界進軍的初步成果。(Wikipedia Commons)

若從客觀歷史的尋根追源,一帶一路計劃並非習氏2012/2013年掌政後憑空而出的策略性大突破,可以說已經有兩方面的具體跨國式合作機構作基礎。如果討論「一帶」的陸上絲綢之路,當然可以追溯到漢唐盛世時,經西域和中亞細亞至歐洲的交往,而中國與俄羅斯兩國,攜手創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即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及塔吉克),並後來共同在2013年6月15日,成立一個新的國際機構,即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正可以平衡自2001年秋,遭受911恐怖襲擊以後,美國加強針對中亞細亞的重點戰略關注。

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的創始成員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這後者四國,都是前蘇聯於1991年解體後新獨立的中亞細亞國家,正是漢唐時絲綢之路在西行途經的國家,故承接絲路的歷史發展。(巴基斯坦和印度在2017年6月加入上合組織,另外有:蒙古國、伊朗、阿富汗和白俄羅斯四觀察員國)。上合組織各國起初關注戰略與安全的聯繫合作,後來擴大至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及其他領域均有密切協調,形成一個中、俄及中亞細亞的跨境網絡和跨國之合作系統。上合組織每年舉行一次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正式會晤,定期舉行政府首腦會晤,輪流在各成員國舉行。習近平於2017年6月,作為他出任國家主席後,第三次到哈薩克的國事訪問,並出席上合組織的第17次峰會。哈薩克正是習氏2013年第一次到訪時,提出一帶一路的發源地。

至於「一路」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其近代的源起為1999年12月澳門回歸中國。由於中葡兩國,在澳門回歸的過渡期,雙方充分合作,中葡友好使北京利用澳門的葡萄牙歷史經驗和文化遺產,所以後殖民地時期的澳門可以搖身一變,擔當中國與葡語國的交往平台新角色及橋樑作用。成為促進中國和葡萄牙及其他七個葡語系國家(Lusophone bloc)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重要基地城市。「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簡稱為中葡論壇、澳門論壇)在2003年10月12日,正式在澳門成立,當中成員包括三洋四洲(亞洲、美洲、歐洲、非洲)的8個葡語國家(安哥拉、巴西、佛得角、東帝汶、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同擁有領土超過120萬平方里、人口超過2.6億,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中葡論壇峰會每三年於澳門舉辦一次,至今已舉辦5次,如2016年10月中國總理李克強曾往澳門特區主持中葡論壇的峰會。

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在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商貿關係中佔相當高的比例,尤其是中國與南美洲的最大國家巴西的經貿往來,中國是巴西對外的最重要夥伴。而中國與安哥拉的經貿來往是佔中國在整個非洲中的八成以上,構成一個ABC(即Angola安哥拉、Brazil巴西及China中國)的重點三邊關係。可以說一帶一路正式倡議前十年,已經有一個雛形跨國聯繫合作的共同組織。而且代表陸上之絲路的上海合作組織總部設在中國的上海,而中葡論壇的常設秘書處設在澳門特區,所以這兩個跨國體系,絕對是以中國作為核心主軸的國際擴散式的全球網絡系統。

上海合作組織於2013年6月15日成立。(Wikipedia Commons)
上海合作組織於2013年6月15日成立。(Wikipedia Commons)

超越時代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從客觀的時序來看香港政界、學界、商界討論中國的和平崛起,和中國在國際舞台日漸昌隆的影響力覆蓋,都是最近幾年的事,而一帶一路更加是最近兩至三年的新話題。鮑教授和麥教授學識精湛,對中外文化交流、中國外交及列國對華政策等課題的研究與教學,甚具心得,兩位教授所代表的樹仁和浸會兩所大學歷史系,能夠洞悉先機、先拔頭籌,在2011年,已經具有獨特的學術視野、廣闊胸襟及長遠的眼光,在當年秋天舉辦「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絕對是一個超越時代、有突破性的歷史學界創舉盛事。

這學術研討會旨在研究中國自先秦至當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交流,尤以中外文化交流、中國歷代外交政策及列國對華政策為重點討論的課題,是次研討會讓與會者分享有關中外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交流及互動的研究成果。若以地沿政治角度分析,甚至會議場地分別在香港島的樹仁大學及九龍半島的浸會大學舉行,而兩所大學校園分別位於維多利亞港的兩岸,設計相當巧妙、平衡和對等。

如今本書出版面世,可以和大家分享在會議中提出的論文,的確是一樁美事。因為會議至今已經五年多,有部分在會議裏發表的精彩論文已經在另外的期刊或書籍出版了,所以文集內的20篇文章不能完全反映會議整體的研究課題範圍及學術研討的要點精華。

從「中國之世界城市」軟實力角度看香港特區之一

新書簡介

書名:中國與世界之多元歷史探論

作者:陳明銶、鮑紹霖、麥勁生、區志堅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