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港上市成本最低

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成本最低。紐約交易所的集資成本最高,而且監管規則最嚴厲和最繁多。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發表金融研究報告,指出過去11年,在香港、上海、紐約三個交易所當中,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成本最低。紐約交易所的集資成本最高,而且監管規則最嚴厲和最繁多。上海交易所對上市企業違規的罰則最輕,但財務要求最高。

中國企業傾向在港上市

金融研究報告《企業上市集資成本、監管效率、支撐股價因素的異同:香港、上海與紐約的比較研究》指出,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企業傾向在港上市,11年間共有355家;在上海上市的則有284家;而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則數量最少,共82家。

三地交易所中國企業IPO數量。
三地交易所中國企業IPO數量。
 上市集資成本方面,依照過去11年的成本佔集資額的平均值來分析,紐約交易所的首次上市費用較高,香港交易所居中,上海交易所較低。若加上其他成本,如會計、審核等專業費用,紐約交易所的總成本最高,上海交易所居中,香港交易所最低。

三地交易所首次上市費用。
三地交易所首次上市費用。

上海交易所是三地交易所中財務要求相對較高的交易所,上市企業必須符合淨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無形資產和未彌補虧損等所有條件方能上市,未盈利或虧損的公司上市並不允許上市。從主要罰則條文上看,上海交易所對上市企業違規的罰則最輕,香港交易所居中,紐約交易所最重。至於上市後的監管方面,美國監管機構和紐約交易所形成較完整的監管與法律規範體系,監管規則繁多,處罰亦比較嚴峻。

報告建議三地交易所就作出以下改善:

上海交易所:

  • 推動上海交易所改制,明晰權責;
  • 積極研究股票發行註冊制,提高市場化程度;
  • 適當調整上市標準,引導互聯網等高科技產業在滬融資。

紐約交易所:

  • 引入原則性監管,進一步促進監管效率及效益。

香港交易所:

  • 適當調整雙重存檔制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市場效率;
  • 仿效紐約交易所,優化非本地企業上市流程和標準;
  • 適當引入不同股權結構的企業上市,調整「同股同權」政策。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