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上古到美洲

──衛聚賢的美洲考古

衛聚賢性格倔強,一生多是窮困時刻,飽受磨難,但他研究學習毅力秉性驚人。他有真才實學,對別人評價絕不上心,受人嘲貶不以為然。

衛聚賢(1898-1990)山西萬泉人。古史學家、考古家,博學家。 1927年畢業於清華國學研究院。歷任暨南大學、台灣輔仁大學等大學教授,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長。衛氏於1950年寓居香港,任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曾於聯合書院、珠海書院、遠東書院等大專執教。後來聯合書院轉為香港中文大學成員,因無香港政府所承認的英屬地方學歷,不獲續約。衛聚賢在港後期頗為拮据潦倒,報章刊出他到政府領取救濟金,七十年代領取救濟金者罕有,一學者竟如此,識者嘩然。台灣當局得悉後把他接回台灣定居。1975年他抵台灣,居於新竹。其後際遇,後章再述。

著《中國人發現美洲》  迴響冷落

衛聚賢1969年在香港出版《中國人發現美洲》,引起香港知識青年注意。他認為早在殷商時代紂王派大軍出征山東「人方」,周文王趁京城守軍空虛攻打紂王而得天下。十多萬大軍「亡國」不能歸京城,於是乘船循伯令海峽到美洲,集體移居創新世界。衛聚賢又認為,中國人有三次大規模集體移民,殷代是第一次。當年哥倫布初抵美洲,問土人是什麼人,聽之以為是印度人。西方人後來明白非印度人,故改稱「印第安人」。其實今人相信土人告之為「殷地人」。

第二次集體移民在東漢初年,竇憲征匈奴,一部分匈奴與東胡復合,越伯令海峽而至美洲。第三次集體移民為元滅金時,金人向北逃亡再到北美,一部分停居阿拉斯加,為今日愛斯基摩人先祖。衛老又說晉時高僧法顯曾在哥倫布前到美洲,抵今之墨西哥。當時許多人都感衛老有點嘩眾取寵,別有見地而自高聲價。

衛聚賢1969年在香港出版《中國人發現美洲》,引起香港知識青年注意。(作者提供)
衛聚賢1969年在香港出版《中國人發現美洲》,引起香港知識青年注意。(作者提供)

《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在港印製行銷,效果欠理想。筆者當年深信中國人早涉美洲,但仍亦認為書目不當。固所謂「發現」,一定帶及後來重大的影響,才稱得上發現。每一塊土地,土著最早落地生根,不能說由土著最早「發現」。即使是小學生,都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已成定論。說「中國古人最早抵達美洲」,則不會惹起同樣反感。關於衛聚賢說中國人早抵美洲這個主張,原來民國初年歷史界許多人也附和,名學者章太炎亦曾首肯。但衛老亦嘗說墨子和老子是印度人,則許多人認為他「胡說八道」,但今日一些新證據出現,衛聚賢的許多見解漸漸不少人接受,證明他是對的。

考古研究 早有成就

衛聚賢在港教大學因學位不足而為見棄,令人扼腕,但卻是真才實學的人。1926年,他投考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受益於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等大學問家教澤。1927年6月1日,王國維参加衛聚賢等畢業禮後,翌日投湖自盡。王國維生前對衛面提耳授點撥不少,王之殞命,令其痛哭失聲。衛聚賢其實亦深受當時提出「疑古」風氣的顧頡剛影響,具有疑古和求證的精神。他早期論文《左傳研究》和《春秋研究》面世即已聲名大噪。

當時考古界認為江南無新石器,已成公論。但衛聚賢從古籍的研究,推翻是論,並親身主持發掘工作。終於在杭州掘得新石器時代石器陶片,證實江南確實存在新石器文化,說明江南於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他發掘明故宮遺址,發現「大明通行寶鈔」之印鈔銅版。於成都時在白馬寺發掘出青铜兵器,又開拓巴蜀文化研究。國人對良渚文化及吳越地方考古研究,均因衛聚賢早著先鞭,便於後來者追尋。衛聚賢除博覽古籍外,尚曾與于右任等前赴敦煌多處参加考古工作,身體力行,知行合一。他的著述中,最具影響的是《中國考古學史》、《中國考古小史》、《十三經概論》、《楚辭研究》。

抗日時期  團結文化界

抗日時期,衛聚賢跑到四川,得鄉彥孔祥熙收錄為幕僚,資囊反而豐厚。斯時出版《說文月刊》、《巴蜀文化》、《西北文化》等專號。還有在自設的「說文社」聚賢樓廣招文賢聚會,使當時在大後方的文化界人士聚首一堂,持續研究工作。當日名士包括郭沫若、周谷城、顧頡剛、胡小石、金静庵、傅振倫等,誠難能可貴。

衛老做學問功夫,令許多人佩服,但他許多主張,不少人認為怪誕無稽,如說李白曾遊美洲等,都令當時許多學者敬而遠之。因為衛氏立論多悖常說,多遭時人非議,認為左道旁門。據說有學校不准學生發表文章引用衛的學說,否則零分處理。

立論罕見  知音人渺

衛聚賢認為春秋戰國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甚深,如《山海經》、《墨子》為印度人作,他從其著述寫法與中土文法有異而推論。提出「龍即是鱷魚」,懷疑屈原究竟是否真有其人【註】。旁人見他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概,這些說法當日確有點驚世駭俗。不過,他不少論點,愈來愈證明正確。

衛聚賢懷疑屈原究竟是否真有其人。(Wikimedia Commons)
衛聚賢懷疑屈原究竟是否真有其人。(Wikimedia Commons)

衛聚賢性格倔強,一生多是窮困時刻,飽受磨難,但他研究學習毅力秉性驚人。他有真才實學,對別人評價絕不上心,受人嘲貶不以為然。有人評他「治學和造文章,都不求甚解。寫了就罷,說完便算。信不信由你,對不對在他」說得很傳神。蘇雪林說他讀書極深極博,國內不作第二人想。他對蘇雪林影響極大,使她從散文家變成中亞神話權威,容後再談。衛聚賢曾在一本書自序上說,閱讀過九百種古籍,來引證自己的說法。筆者看了這句話,頓時掩卷神馳:中國竟然有這樣的人物?

【註】筆者也懷疑屈原署名之作品非屈原一人所作,而是屈原與其門下客之集體創作。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