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在8月2日公布的數據,在2019年度首兩季中,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交易量已被美國與墨西哥及加拿大的交易量超前,取代了中國多年來維持的「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
論數字,中國和美國之間目前的交易量,的確是比上年同期的交易量較少。在2019年首兩季,中美之間的外貿交易量高達2700億,比起2018年首兩季的3100億少了400億,似乎顯示中美貿易在走下坡。可是,在2018年後兩季,中美貿易交易量高達3400億,比首兩季多出了300億。可想而知,中美之間的交易總量並沒有減少400億,而是提早發生了而已。為了迴避在2019年初訂立的關稅,中美兩方的企業都將交易提早至2018年尾,減少關稅相對的影響。所以「中國不再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這一句並不是事實的全部。
中國出口商品仍會構成美國入口貨一大部分
就短期(五年)來說,中國的出口仍會構成美國入口的一大部分。中國經濟擁有人口多、豐富的自然資源、高效率的物流,以及較大的經濟規模等固有優點,生產力可謂全球最高。
目前,只有中國能夠每年向美國出口價值5000億美元的商品,在短期內被其他正在發展中的國家代替有相當大的困難。況且,不少美國企業的供應鏈都會採用到中國的廉價生產因素,不容易被取代。就算外國企業決定將生產線遷離中國,受着短期合約、後勤安排等的約束底下,搬遷需時。亦即是說,中國在短期內仍然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
長遠而言,面對針對中國企業的美國外貿政策,中國企業都希望脫離對美國經濟的過分依賴。因此,他們會逐漸增加向歐盟、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的出口,同時減少對美國的出口。美國企業及消費者將會向附近的國家,如墨西哥和加拿大等,以及發展中的國家,如越南、印度等購買貨品。加上中國轉型至服務業,所以筆者推測中國在10年後並不一定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