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估計中共二十大後(10月22日閉幕),內地將逐步放寬疫情管控措施;到11月初,官方果然推出優化防疫20 條,包括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縮短隔離時間等,一切似乎在向寬鬆方向走。而20條出台後,地方政府也紛紛跟進,宣布取消或暫停全員核酸檢測。
然而,隨着過去幾周新增感染個案突然飈升,多個地方又再恢復嚴格管控,進一步退兩步,防疫措施走回頭路,例如北京因病例激增,正要求居民非必要不出小區。
長期的嚴厲措施似乎看不到盡頭,而上周四新疆烏魯木齊一座公寓發生火災,造成10人死亡,有民眾歸咎管控過嚴而影響救援,結果觸發一場抗議活動。緊接着,上海上周六有民眾走上街頭抗議嚴苛的限制措施,北京等其他城市也有幾家大學的學生抗議照片和視頻在網上流傳。
嚴厲防疫初期見效 持續封控擾民眾生活
內地防疫抗疫政策從一開始就以清零為目標。由於政府的統籌和執行力強,內地以封城及全民核酸作為兩大措施,在疫情初起之際,確實能成功把感染和死亡個案壓到最低,既領先其他國家,也令民眾可享受相對正常的生活。
然而長期封控、嚴厲的隔離措施、無休止的核酸檢測,開始打亂了民眾正常生活和工作,大陸經濟亦受衝擊。唯官方的公開口徑,仍要繼續動態清零,意味着管控措施不會放鬆。但與此同時,國外經過兩年多折磨,偏高的疫苗接種率和大批染疫個案形成一道防疫屏障,多國終於逐步走向復常,重開對外交通。它們都採納了務實態度,就是繼續鼓勵注射疫苗,減少死亡率,保護好老人、幼童等弱勢群體。守住了這幾道關口,生活就可慢慢回復正常。香港的經歷也如是,大家都適應了在疫情下如何重過正常生活。可以說,我們已捱過最艱難時刻!
反而內地現在陷入困境,到底是沿着20條逐步「解封」,跟世界接軌?還是以硬着陸方式,堅持收緊防疫政策,不惜任何代價維持一個偏低的感染數字?
內地官員曾解釋,大陸要維持動態清零,首先是要保護人民健康,因為即使極低的死亡率,以大陸人口基數之高,總死亡人數亦會相當驚人!其次是大陸老年人接種疫苗比率偏低,防疫措施一旦放鬆,可能導致大量老人染疫死亡。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疫苗接種數據,內地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近4200萬人未接種任何疫苗,逾1億老年人未接種第三針。
在大陸各年齡層人口中,接種一劑、兩劑、三劑新冠疫苗的比率,隨年齡增高而下降。以首針為例,60至69歲、70至79歲、80至89歲人群的接種率,分別為88.8%、86.1%和58.8%。
數據亦顯示,與國外情况一樣,新冠導致老人死亡的危害與年齡呈正比。從4月17至23日,上海新增87宗本土死亡病例,都是以老年人為主,大部分在85歲以上,最大年齡為101歲,其中只有少數人接種了疫苗,60歲及以上的接種率只有62%,80歲及以上的更低至15%。
內地長者疫苗接種率 為何長期落後?
問題來了──以內地對基層動員力之強、政府推行政策之有效,為何明知老年人屬高危一族,在注射疫苗方面卻無法以強制方式提高老人接種率?
有一種說法是疫情初起時,國家政策是先為工作年齡人口注射,以確保疫情不會影響國家生產。然而即使此說屬實,但疫情已近3年,老年人接種率可以慢慢提高,唯現在情况卻是老年人接種率持續低企,到底是什麼原因?
內地「騰訊網」有文章,題為〈掃不動的尾:這些最該被保護的中國老年人,為何遲遲不打新冠疫苗〉(2022年4月26日),提出如下分析:「他們(老年人)大都有着關於疫苗的固有認知,自認為掌握着一些內幕,雖然他不一定是衛生專業的,但自認為見多識廣,了解的比我們多。」
「因為過去一年來的整體感染風險不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老年人群體無法感知到新冠的威脅,從而獲得了『虛假的安全感』。」
「老年人一般都有心臟病、糖尿病之類的基礎病或者是做過大大小小的各種手術,也擔心疫苗的不良反應……本着自願接種的原則,我們也不能強求。」
「老年人接種意願不高,接種機構又規避風險(怕承擔責任),如果不解決這個癥結,那就會變成阻礙中國老年群體接種新冠疫苗的死結。」
上述各種現象,難道內地負責抗疫的人員不知道?很多國家為了提高老人注射疫苗比率,有強迫的方法,或誘之以利。新加坡就規定,應該接種但未接種者將失去免費治療新冠的資格,也不能進入食堂、商場等地方;香港則盡量以宣傳、方便(上門打針)作手段,逐步把老年人接種率提高。很難想像內地為何長期落後,不把提高老年人接種率作為抗疫首要工作?
在亞洲最早提出「與病毒共存」、決定全面開放的新加坡,在今年4月時有九成人口完成全程疫苗接種,71%完成接種加強針;60歲或以上老人中,達到95%完成全程接種,80歲或以上人口的全程接種率也有94%。
至於香港,已接種第一針的人口為94.5%,已接種第二針的有92.8%;已接種第三針的也達到82.3%。有這樣比例的接種率,香港終於決定恢復對外交通,以「0+3」作為開放入境人士隔離的新標準。結果在金融高峰論壇、七人欖球賽等連串活動後,感染人數亦未見大幅回升。香港復常之路極為崎嶇,但以偏高的疫苗注射率作為基礎放鬆管控,令民眾生活重回正軌,應是最王道方法。
自20條優化防疫措施出台後,大陸多名專家已先後發聲,為新冠病毒的威脅降溫。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11月18日在海南一個公開活動稱,新冠病毒在自然界規律發展下逐漸進入穩定期,對人類造成的損害也逐漸降低;雖然病毒變異仍然令傳播速度快,但在有效防控策略下,病毒致死率已非常低。事實上大陸最近新增個案,約九成均為無症狀感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最近也公開表示,Omicron成主病毒株後,就一直變異,而其致病力已經減弱,重症率減少。
人心思變 要令民眾看見曙光
然而就在專家不斷派定心丸之際,官媒《人民日報》卻從11月12日起接連發表十多篇署名文章,強調優化調整防疫措施不是放鬆,更不是躺平,而是要「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這種說法,傳達的信息就是不能放鬆、不能放棄清零。由於官方口徑強硬,即使想修正嚴苛的管控政策也會騎虎難下,一切只能回復舊觀!
世上沒有不變的政策,但有思變的人心。3年疫情的勞累和沮喪,令復常成為了最大的民意,世界各國皆如是。內地有自己的考量,復常路線圖也許會有所不同,唯總要令民眾有看見曙光的希望。以科學為根據、以數據為基礎,最終目標就是一步步重過正常生活,而這正是民心所向。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