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之草與中藥麥冬

目前,麥冬作為單方或複方的主要組成藥味廣泛用於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也常用於腫瘤的輔助治療。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麥冬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保護心腦血管、降血糖、抗炎、抗氧化、抗腫瘤、止咳平喘、增強免疫等多方面的療效。
編按:本文另一作者李寧為香港科技大學中藥研發中心研究員
 
《海內十洲記》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相傳為西漢的大學問家東方朔所撰。全書文風飄忽如天馬行空,描述了八方巨海之中,人跡稀絕之處,有10個神仙居住的島嶼。這些島嶼上有奇珍異獸、神芝仙草,是求仙者夢寐以求的地方。其中祖洲在東海之中,方圓五百里,距海岸七萬里。島上長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叢生,長三、四尺。人死後三天,用此草蓋其身,當時即活。一株草便能救活一個人。活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秦始皇年間,曾有大鳥銜不死草現於民間。秦始皇聽說後為之傾倒,派使者請教鬼谷先生。鬼谷先生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延壽之術,深明陰陽剛柔之勢,且廣記多聞學問精深,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奇人。他識得這不死草產於東海祖洲,秦始皇於是派方士徐福為使者,率五百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東海尋長生不老之藥。
 

長生不老之謎——麥冬

 
後來徐福一去不返,秦始皇尋仙藥成空。古人沒留下照片、藥圖,也沒有現代植物分類學知識,加之對不死草的形態語焉不詳,讓後世浮想聯翩。有人推測不死草就是中藥麥冬。麥冬又稱麥門冬,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明代李時珍曰:「麥須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須,其葉如韭,凌冬而不凋,故謂之麥虋冬。」麥冬是中醫常用的補陰要藥,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為歷代醫家重視。其植物形態確實與傳說中的不死草十分相似。但又有人爭論「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豈止麥冬一種植物,且麥冬原產中國又何須去東海祖洲求?孰是孰非我們不妨當成一個美麗的傳說,世上本就沒有不死神藥,無需太過認真。
 
除卻不死草的神秘面紗,麥冬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並不遙遠。在城市的路邊和公園裏,麥冬常常可見(圖一)。麥冬花色淡雅,不喜與群芳爭豔,有文人雅士的氣質,古人也稱為書帶草。清代《花鏡》記述:「植之庭砌,蓬蓬四垂,頗堪清玩」。北方秋霜過後,草木枯零,唯有麥冬剛毅青翠長年累月守護階前。南國夏日赤日炎炎,它仍然蒼翠茂盛。花期過後,顆顆藍色的果實晶瑩剔透,如同寶石。引得宋代大文豪范成大賦詩:「門冬如佳隸,長年護階除。生兒乃不凡,磊落玻璃珠。」
 

麥冬的藥用價值

 
麥冬的塊根(圖二)作為藥用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其始載於漢代著作《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重要本草均有記載。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傳統中醫主用於與肺、胃、心陰不足或熱傷肺、胃、心陰相關的病症。目前,麥冬作為單方或複方的主要組成藥味廣泛用於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也常用於腫瘤的輔助治療。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麥冬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保護心腦血管、降血糖、抗炎、抗氧化、抗腫瘤、止咳平喘、增強免疫等多方面的療效。
 
圖二:麥冬藥材圖
圖二:麥冬藥材圖
 
不同於西方化學藥物,中藥具有多成分多靶點的作用特點。這種多靶點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多種有效成分對多個靶點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單分子對多個靶點作用。如同散彈,作用於病灶。正是中藥這種多靶點的作用,彌補了中藥針對單靶點藥效較弱的不足,降低了中藥的毒副作用,使得中藥表現出整體治療、調製並舉的特點。現代研究表明麥冬含有多糖、皂苷、高異黃酮、單萜苷等多類化學成分,具有成千上萬新穎複雜的化學結構,是一個天然的化合物寶庫。麥冬的這一特點引起了中外學者濃厚的研究興趣,已成為國際天然藥物研究的熱點之一。
 
目前,醫學已經進入系統地、動態地、多學科交叉地研究人體的時代。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受到國際社會愈來愈多的關注。在傳承中醫理論精髓的前提下,應用現代的科學技術,以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視角發掘中藥寶庫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對麥冬的成分與生物活性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研究發現麥冬中含有的多種化學成分對腫瘤細胞具有強烈的殺滅作用。依據這一線索,有可能發現新的抗腫瘤藥物,揭示新的藥物作用機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麥冬這一古老傳說中的神藥,文人詠歎的幽草,會為人類的健康幸福做出更大的貢獻。
 
圖片:作者提供
 

詹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