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上黑榜 官辦廁所革命

政壇上下都忙於造神,天天喊口號,怎能「紮紮實實」緩解「社會矛盾」?多年來,「不文明旅遊」積重難返,地溝油和假藥等毒流難以遏制,拐賣人口、吃空餉猖獗,其深層原因之一,就是「口號治國」。何不把造神的時間和資源,都用於緩解民困、改善國民素質?
旅遊者參觀歷史古蹟,或置身於杜甫(712-770)筆下的場景:「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原是賞心悅目之事,但如果有人行為粗魯、缺乏公德,大家便掃興。
 
針對「不文明旅遊」,北京官方自4月7日起,實施不文明者上黑榜之舉;從今年至2017年「開展旅遊廁所革命」,3年內改變髒、亂、差的「垃圾場」,消除境外旅客「在中國如廁視為畏途」、「一進廁所就想逃」的「害怕感」,讓新廁所展現走向「人類文明」之路。
 
所謂不文明者上黑榜,官方的術語是「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由國務院或省旅遊局把不文明行為記錄在案(保存期一至兩年),並提示當事人「採取補救措施」。
 
上黑榜的行政法規,是〈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稱「辦法」)。在「一黨領導」體制下,它的法源是《旅遊法》,也依據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委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文明旅遊工作的意見〉。
 

山寨式遊客  缺公德積怨

 
「辦法」納入記錄的不文明行為,可分為五類,一是擾亂公共秩序,其行為地點是公共汽車、火車、航機等公共交通場所內;二是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三是在旅遊地違反當地的社會風俗和民族生活習慣;四是破壞、損毀文物古蹟;五是有賭博、色情行為而受到行政處罰、法院判決承擔責任的。
 
在「辦法」下達各地之前,早有兩個文件出台:〈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中國公民旅遊文明行為公約〉,但約束力脆弱,不少遊客的旅遊陋習積重難返。現在實施「辦法」,旨在以上黑榜的手段,增強對不文明行為的震懾力。
 
紅頭文件下了一個又一個,糾正不文明行為的行政命令陸續下達,是因為不少遊客的素質偏低,不守法、不守序早就成了「常態」。官方媒體透露:「一些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遭到了多方面的批評。這些人在旅遊時喧嘩吵鬧不排隊、破壞文物古蹟、隨地吐痰、亂丟垃圾、不尊重當地人風俗習慣等,被戲稱為中國式旅遊。」
 
另一篇涉及「海外形象為何一跌再跌」的官媒評論,指出:「從埃及神廟的刻字到羅浮宮噴泉池泡腳,中國遊客一次次陷入海外形象危機的考驗……這種丟人的事件在國內是司空見慣的。除了亂丟垃圾、大聲喧嘩、愛貪小便宜這些陋習,誰會鬧誰就能沾便宜,誰有錢誰就能肆意妄為似乎成了整個社會預設的規則,文明、禮讓、謙遜反而被看做懦弱的表現。」
 
港人早已領教過「自由行」陸客的不文明行為,對於在禁煙區抽煙、在公共泳池大小便尤為反感。
 
韓國、日本旅遊區本無中文提示牌,現在卻流行簡體中文提示牌。香港火車站路軌旁也有簡體字提示:「严禁进入路轨 违者罚款5000元」。
 

公廁髒亂差  缺如廁文明

 
在上黑榜的同時,國務院旅遊局將全力推動「廁所革命」,紅頭文件〈關於實施全國旅遊廁所革命的意見〉快將出台。
 
「廁所革命」的意涵,本文的解讀是:一.改善「國內同胞」的如廁素養,改變弄髒環境的上廁陋習;二.改善公廁設施,改變外國遊客「望廁生畏」的觀感,消除「硬着頭皮」踩髒水的無奈。
 
旅遊局局長(副部級)李金早正視廁所問題,表示要改變「廁所嚴重短缺、管理滯後局面」,「迫切需要針對旅遊『最後角落』開展一場革命性變革。」
 
他提到髒、亂、差的積怨:「境外遊客對我國旅遊環境反映最強烈、印象最差而最無可奈何的就是廁所。……特別是一些青年學生來我國旅遊,原本想看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可一進廁所就想逃。在中國不敢多吃、多喝,怕『方便』。在中國如廁為許多外國人視為畏途。」
 
官方的「新華時評」呼籲注意「如廁文明」:「如廁陋習,在國內司空見慣,也是我國出境旅遊中最令人側目的不文明行為之一。廁所雖小,卻是人人都看得懂的直觀鏡鑒,能夠照出一國國民最本真狀態的素養。」(http://www.gov.cn/zhengce/2015-04/04/content_2842966.htm)
 
旅遊局將督辦「廁所革命」,今年內新建和擴建旅遊廁所23,000座,平均每月約1,900座,至2017年共新建旅遊廁所33,000座,改建、擴建24,000座,都要符合標準。
 

頂層設計好  未必能落實

 
旅遊文明建設和「廁所革命」,是好的頂層設計,但未必能有效推行。所謂政令出不了中南海,是因為官場腐敗、問責制虛擬化。李今早慨嘆:「許多地方不惜花大量人力財力去推介景區景點,卻不願紮紮實實建好管好廁所。」
 
地方官有GDP亢奮,把社會資源投入擺門面的「政績工程」,與上層官員熱中個人崇拜的造神息息相關。毛帝時代誦語錄、唱紅歌的「一片紅海」,是造神奇觀。九十年代再現個人崇拜,到處是政治權要的題字、唱造神的「主旋律」。如今,類似毛語錄的東西又來了,「現代化信息化」的 app,比「小紅書」有更大的「傳播力度」。
 
政壇上下都忙於造神,天天喊口號,怎能「紮紮實實」緩解「社會矛盾」?多年來,「不文明旅遊」積重難返,地溝油和假藥等毒流難以遏制,拐賣人口、吃空餉猖獗,其深層原因之一,就是「口號治國」。何不把造神的時間和資源,都用於緩解民困、改善國民素質?
 
 

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