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走向國際 香港發揮軟實力

一帶一路來勢洶洶,香港有什麼優勢能夠順流而上?

編按:由中國銀行(香港)及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共同舉辦的「中國對外投資趨勢與香港的角色」論壇於6月14日舉行。在關於一帶一路海外投資的專題論壇上,百仕通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主席梁錦松、中銀香港集團副總裁(企業銀行)林景臻、萬達集團總裁丁本錫和招商局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孫承銘分享國際企業的管理經驗,以下是當日的論壇內容:

坐擁金融、法律人才 軟實力盡顯優勢

主持人:大家都有一定的國際企業管理經驗,想問下大家認為在一帶一路中,香港的優勢是什麼?

梁錦松:香港在一帶一路能發揮既有優勢。第一,香港是金融中心,在資金籌集等可提供一定幫助籌集。一帶一路上單是基礎設施建設,就需要80,000億。目前AIIB(亞投行)既有的資金和槓桿大約有10,000億美金,還有70,000億美金要在市場上籌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本市場實力雄厚的。香港在籌集資金時,除了吸引國家資本外,也可吸收私人資本。

金融方面的另一個優勢是風險管理。一帶一路需要解決國家風險。如果國家可以用進出口銀行,或者利用保險公司覆蓋國家風險,其他市場風險都可以用資本市場化解,這是香港的優勢。

香港另一優勢是法律。一帶一路沿線實行不同的法律,而香港有很多法律人才。如果能在香港建立仲裁機構,將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法律糾紛在香港解決,也可以增加我們的優勢。第三個優勢是香港有很多不同的專業人士和機構,比如香港的資本管理就是全球有名。

第四個值得思考的方面是:現在很多投資一帶一路的企業都是國企,但很多沿線國家希望有第三方投資人能夠參與,希望他們可以作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中間者,扮演有效的協力角色,來平衡雙方利益。這方面香港企業有很多國際投資經驗,也熟悉營商規則,很適合做第三投資人。

一國兩制帶來優惠政策 香港屢戰先機

林景臻:香港除了自身優勢,同時也要看到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回歸20年,中央政府在許多政策給予香港先行先試的特別安排,比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和兩地經貿關係(CEPA)。從金融角度而言,包括滬港通、深港通,人民幣國際化選擇香港作為離岸資金池,無不在強化香港的優勢。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的進步。中資企業往往以香港為橋頭堡投身海外,這也強化了香港地位,所以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共同看待香港的優勢。

主持人: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丁總,每天新聞都能聽見你們的消息,萬達想不聽見都不行。我想對於萬達這樣的民營企業而言,如何利用香港走到海外去?過程究竟是怎樣的?

丁本錫:萬達集團一直紮根在香港。香港在現在和將來依然是國際的金融大舞台。萬達不會落伍,會藉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繼續紮根香港。一帶一路是國家領導的貿易計劃,任何貿易都需要資金流暢,而香港是金融的決定性指標中心。萬達很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我們之前已在香港這個金融舞台廣泛接洽。因為中國「走出去」的窗口多年以來始終紮根香港,一帶一路的金融中心也在香港。香港政府不僅是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也是抓住一帶一路金融大發展給香港自身創造又一個奇蹟。這樣的機會,萬達一定不會錯過。

從香港走出去 踏足國際市場

主持人:感謝大連萬達集團給香港的信心。接下來想問一下孫總,作為一個國有企業,大家都在談藉香港的平台走出去,你們企業走出去的情況是怎樣的?

孫承銘:大家都知道招商局是百年老店,歷史非常悠久,1872年成立的,集團總部設在香港。目前我們的業務主要涵蓋三大塊:綜合交通、金融服務以及城市開發業務。這三塊業務在香港一共有12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其中包括交通板塊的:招商港碼頭和中外運航運;金融板塊主要的是招商銀行,在房地產和城市開發板塊有招商局置地。我們主要依托這12個上市公司來融資走向海外。可以說,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招商局為在港國企的發展以及香港貿易做出了巨大貢獻。

自從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招商局充分發揮了央企的硬實力和香港的軟實力。我們充分運用人才,法律方面的軟實力。經過香港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港口、園區,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億美金,我們正推廣在深圳蛇口創造的「前港、中區、後城」的模式,諸如在吉布提、多哥以及白俄羅斯的中白科學園,使用的都是這種模式。園區內有很多香港的初創企業,共同搭建發展平台。

主持人:當我們提到「一帶一路」時,往往會提到風險。請問孫總,國有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往往是先行者和鋪路者,一方面會覺得這很強大,一方面又覺得你們會做的是賠本生意。你剛提到20億美金投資,有何盈利和虧損呢?

孫承銘:國有企業經歷改革後,國務院國資委對國有企業保值增值的要求非常嚴格,也是考核我們的核心指標。國有企業必須按照市場原則配置資源,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所以我們在投資,在決策的時候,不會去做無效率的投資。可以說招商局近年國際化的進程較快,一方面充分發揮了全產業鏈的產業優勢;另一方面全方位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自2015年底,招商局海外投資的市場規模大概有5000億元人民幣。到2016年,營業額達400億,淨利潤有40多億人民幣。

現在我們在境外的實體機構約有184家,分佈於五大洲的43個國家。特別在一帶一路的十幾個國家,有49個港口項目。這些港口項目和一帶一路計劃是我們招商局這幾年迅速發展的主因。

加強推廣及教育 企業宜主動出擊

主持人:回到一帶一路來看看香港的角色,香港的營商環境很好,各項營商指標都在世界前列。但指標畢竟有高低,作為一個每天在香港工作生活的人,各位嘉賓認為香港有什麼應該改進的地方?

梁錦松: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如果針對一帶一路的投資和推廣,我認為香港的企業在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遠不如發達國家,但相信未來投資一定會側重在發展中國家。所以我覺得香港的企業家要首先了解一帶一路國家有何機會,而且也希望能推動讓社會了解到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另外,應該從政府應加強學校推廣,例如法律系,懂普通法的比較多,現在懂國內法律的開始多了,但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法律體系,卻是知之甚少。

丁本錫:香港的金融發展在國際上比較先進,但香港如何進入一帶一路,需要香港企業界深思。一帶一路不只是一個「你來投資,我來掙錢」的事情,而是要着重利用資金流槓桿。如果還像香港有些金融企業固守和保持現在的模式,我認為不可能成功。反之,我認為企業應該主動出擊。金融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內地優秀企業間做一個紐帶,而不是被動地做生意。

孫承銘:我認為香港企業在看待一帶一路時,既要考慮其短期利益,也要考慮到長遠利益。作為一個國家政策,一帶一路短期內的效益未必好,但長遠利益卻可能恰恰相反。另外,在和海外夥伴合作時,既要考慮到自身利益,也要考慮到合作夥伴的利益,要了解這些國家的訴求。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