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甲子的節目單

當時政府對藝術文化活動一毛不拔,香港音樂協會有見大會堂即將建成,於是接二連三邀請著名音樂家和團體來港演出。但協會其後煙消雲散,所主辦的節目也零散東西。

本欄上周回顧卡拉揚和維也納愛樂樂團1959年在香港的演出。其實多年以來,筆者在各大圖書館、資料館尋找該音樂會的節目場刊,可惜一直蹤影杳然。雖不至空餘遺恨,但難免耿耿於懷。

維也納愛樂  珍藏多年檔案

心想:該團當年在文革期間於京演出的節目單都找得着,難道香港商辦演出的節目單更難找?後來與幾位出席演出的朋友討教,其中王日光醫生以非常肯定的語氣,確認場刊就在他手裏。只是年代久遠,已經無法可尋。既然確有其事,那就希望尚在人間。

就在重播節目前夕,收到研究香港管樂歷史連家駿的電郵,原來他直接向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檔案主管查詢。他手上掌握了樂團在啟德機場離境前,卡拉揚與香港警察銀樂隊一起互動的圖片,彌足珍貴。

香港音協解散  文物零散東西

一天後,樂團檔案一位博士負責人,傳來一份超過20版的足本掃描節目單。已經發黃了的封面中央清楚寫出「維也納愛樂樂團」,下面以較細字體寫着:「指揮:海伯特.馮.卡拉揚」,最下面列出:「利舞台」,以及演出日期。

節目單除了列出一般演出者、節目內容等資料外,也介紹「香港音樂協會」的主辦單位。須知當時政府對藝術文化活動一毛不拔,該民間組織有見大會堂即將建成,於是接二連三邀請著名音樂家和團體來港演出。1956年成立後第一個活動就是主辦洛杉磯愛樂樂團來港演出。百人樂團安排在旺角一個體育館演奏,效果奇差,該會亦借此施加壓力,催促政府將興建中的大會堂增建為2000多座位的音樂廳。

結果願望要等到1989年的香港文化中心開幕才達成。其時,協會早已煙消雲散,所主辦的節目也零散東西,維也納愛樂節目單就是一例。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