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史學大師殞落 余英時睡夢中離世 享耆壽91歲

一代史學大師、香港中文大學前副校長、中研院院士余英時8月1日在美國寓所逝世,享耆壽91歲。

台灣中央研究院發表新聞稿證實,一代史學大師、香港中文大學前副校長、中研院院士余英時8月1日在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一生為故國招魂 影響力學界罕見

中研院的新聞稿表示,余英時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分子。

余英時自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

2014年9月18日,時任總統的馬英九(右)向余英時教授頒發首屆「唐獎」。(唐獎網站圖片)
2014年9月18日,時任總統的馬英九(右)向余英時教授頒發首屆「唐獎」。(唐獎網站圖片)

師從錢穆 新亞書院首屆畢業

1930年出生於天津的余英時,先是師從國學大師錢穆,是香港新亞書院首屆畢業生,畢業後入讀新亞研究所深造,1955年赴美攻讀博士,1973年返港擔任中大副校長及新亞書院院長。

余英時擅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他在中國歷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

學術研究之外,余英時亦為具社會關懷的公共知識分子。(唐獎網站圖片)
學術研究之外,余英時亦為具社會關懷的公共知識分子。(唐獎網站圖片)

海外內獲獎無數 學術著作豐富

余英時是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10屆院士。曾任密歇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括1991年獲台灣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

余英時一生著述甚豐,在兩岸三地出版頗多,包括在內地出版的《士與中國文化》(1987)、《中國知識分子論》(1997)、《論士衡史》(1999);香港出版的《文明論衡》(1955)、《方以智晚節考》(1972)、《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1976);在台灣出版的《紅樓夢的兩個世界》(1978)、《史學與傳統》(1982)和《中國近代史上的胡適》(1984)等,皆為著名的文史著作。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