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各行各業大受打擊,航空業更是首當其衝。過去一年相繼傳出不利消息,如港龍航空公司結業、香港航空近乎停航、國泰航空班次大規模縮減等,令市民既慌張亦惋惜。這些事件直接影響香港赤鱲角機場的營運,嚴重打擊香港旅遊產業,以至整體經濟發展。
機管局引新科技助復甦
近日國外多個城市罔顧變種「新冠病毒」的殺傷力,以「與病毒共存」的策略,陸續開關。因此多個國際機場(例如新加坡樟宜機場)的使用率已回復到疫情前的七成,可是香港機場的使用率仍然維持在疫情前一成左右的極低水平。
歸根究柢,港府緊持人命關天的基礎原則,抗疫政策要求「清零」,拒絕放鬆公共衞生安全來換取重啟經濟的機會。各地政府對「清零」或「共存」的決定各有不同見解,誰是誰非見仁見智,然而香港旅遊業過去一年因「清零」而導致一落千丈是不爭的事實。
常言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面對裹足不前的本地經濟,香港各界當然不會坐視不理,反之各界加倍努力,抓緊機會去增值自己,期待疫後經濟復甦可以盡快再戰江湖。例如,香港機場管理局計劃廣泛地採用創新及科技來促進機場改革,提升機場的服務水平及營運效能。
當中創科應用包括利用「人臉識別」(Facial Recognition)技術簡化旅客檢查通關;「移動」(Mobile)科技為旅客提供個人化資訊(例如實時航班資料更新),並且與旅客保持聯繫;「機械人」(Robotics)技術進行機場內重複性高的操作(例如行李及貨物運送),提升效率;「虛擬和增強實境」(VR/AR)技術複製客運大樓結構及設施的三維模型,協助加強機場整體管理、預測性決策及維修能力;及「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tic)技術深入了解機場操作及旅客需求,然後進行營運優化。
大數據分析助優化營運
這些技術及應用對香港機場疫後重新啟航尤其關鍵,特別是為配合香港「機場城市」計劃的建設(見: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第49段)。
中央政府多個部委派員組團於8月23日至25日一連三天在香港宣講國家「十四五規劃」,詳細介紹國家未來五年(2021年至2025年)的發展藍圖,並呼籲香港各界積極融合國家,參與建設。「十四五規劃」明確地指出中央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由此可見香港機場的發展十分重要,所以上述的機場創科建設不容怠慢。
在宣講中,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說:「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這番話非常實在,當頭棒喝,暗示香港各界不宜慢條斯理,必須抓緊「十四五」機遇,不然的話就會如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所提醒:「蘇州過後無艇搭。」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