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論知人》(商務)出版了,收集了幾篇本欄的文章,都是上過熱門榜的。大家可以重溫一次。
讀史最大功效,是「知人、曉事、論世」,第一就是知人,歷史是照妖鏡,看出人之賢奸,歷史家的責任正如韓愈所說:「誅姦諛於既死,發潛德之幽光」,奸人和賢人都不會被放棄,歷史一一道來,沒有人走得脫!歷史上賢人多,奸人少,是治世;賢人少,奸人多,是亂世,「亂世出,賢人隱」,《三國演義》是亂世之書。當時知華歆者多,知管寧者少,但管寧是文化承傳的命脈,所作所為,是後世典範,所以《三國志》為他立傳,曹操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既處亂世,曹操充分「認識自己的舞台,再來扮演自己的角色」,歷史上被後世史家評為奸雄,但亦有人為他翻案,並無定論,歷史人物只能完成其歷史的責任,而無法為自己後世聲名考慮,亦是人生的無奈。
這種情況,後世不斷上演,中華文化和歷史精神得以延綿,值得人們三思。國與國之爭,十年看領導人的品質,中西有不同,書中指出六大特徵是:「信念、學問、人品、眼光、度量、能力。」六者俱備,就充滿魅力,一舉一動有氣象,國之興衰亦如此,西方人不重人品,只重結果,是東西文化的大不同,孟子曰:「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者,不為也。」這是東方信念,而西方過去500年,不斷發動戰爭,全球殖民,掠奪財富,今日則用貿易金融手段,配合戰爭,並未休止,所以看世界,必須知人,才知道自己下一步在做什麼,今日世界霸權在美國,必須了解美國文化中的「衷心無誠,盡出於偽」的特質,這是史學家錢穆觀察體驗美國人數十年的結論,筆者信服其觀察之微,美國於今尤甚。
讀歷史能了解自己
《史記》的〈陳涉世家〉有言:「天下苦秦久矣。」是陳勝對吳廣的答案,吳廣的問題是:「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今天「死」,已被「制裁」所代替,已是「極度施壓,全面制裁」,天下怎能不苦?人們會如何反應,亦是「知人」之道。「知人」,「其本在知己,其極在知天」。讀歷史要從這個角度來讀才有大好處,才能知道自己的舞台,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本書特別留下一章談歷史之狀元們的角色,希望讀者們不要再為狀元而煩惱,成為狀元作為終點,是人生的大不幸,終身為狀元這個銜頭所誤,更是大悲劇,讀書可以細細研究這些狀元的生涯而有所覺悟,讀書是為了Life ready而不是為了Job ready,21世紀更是工作為機器人取代的世紀。父母們為了子女更要三思,Life重要,還是Job重要?人們為了什麼?歷史人物提供太多的答案。希望讀者們能因此書面多讀歷史,多知人知己,人生才更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