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終結》的終結

政治體制既不能定於一尊,那麼孰優孰劣究竟該如何判斷選擇?這大概難有確定的答案,但或許可以從中國經驗中提煉出一些有用的啟發。

不久之前,英國BBC訪問了日裔美國政治學者福山教授,請他評論對中國政治新局的看法,並在中文網刊文《2018中國兩會,福山如何看習近平修憲》。福山的成名作《歷史的終結》發表於1990年代蘇聯解體之後,所謂歷史的終結,意指人類在20世紀那段漫長的體制爭辯與實驗告一段落了,「實踐證明,西方民主政治體制就是世界最佳的終極制度」。福山的論點在上世紀末蘇聯解體及美國國力臻於巔峰之時,對全球政治思潮的發展幾乎是一錘定音。

福山認為自由民主制將成為所有國家政府的唯一形式、而且是最後的形式。(Wikipedia Commons)
福山認為自由民主制將成為所有國家政府的唯一形式、而且是最後的形式。(Wikipedia Commons)

民主制度不一定美好

然而,全球形勢後續發展對福山的論點,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質疑。一方面,主要是中國,中國堅持不走西方的體制道路,經濟表現卻始終出色,GDP總量在2010年已超越日本成全球老二,直追美國。中國的表現讓福山至感尷尬,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對一國政體的評價,從過去單純只着眼於政制的民主參與,修改為須同時關注政府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從美國開始,到歐洲,到日本,再到一眾普遍接受美式政治模式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無論政治還是經濟表現均不理想,尤其美國自身,經濟上爆發金融危機,殃及全球,政治上民粹興起,政黨互鬥,福山對此似乎還未來得及做出回應。但歷史的發展顯然已對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做出了判斷:可以終結了。

但挑戰並未終結。被福山及眾多西方主流政治學者看衰的中國,不但在經濟表現上一再「打臉」西方,在政治方面也讓人一新耳目,特別是習近平執政後的五年來。

從全力進行反腐開始,中國對內全面深化改革,五年內以最大力度讓6,000多萬人實現脫貧,各種建設穩步推進;對外力挽全球化狂瀾於不倒,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導一帶一路大建設……而最新的震撼則是修憲,並展開包括了黨政軍、人大政協司法及群體、社會組織機構在內,幾乎覆蓋了全社會的綜合改革。BBC沒有忘掉福山,想看看福山怎麼看被他一再看走眼的中國──最新的表現與作為。

福山認為新人類歷史的前進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正走向終結,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被定於一尊。(Wikipedia Commons)
福山認為新人類歷史的前進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正走向終結,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被定於一尊。(Wikipedia Commons)

對福山教授兩個質疑

我比較實在,我首先要問的是,福山教授你為什麼一再地看走眼?其次,我更關注的是,中國這次修憲,在憲法上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合法性,並排除了其他任何政體設計的可能性,這樣的政治理論與體制,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崛起與復興,將對全球世界的政治發展,特別是對既有的西方主流政治思潮,產生何種衝擊與影響?

就第一個問題而言,福山犯的錯誤,一源自於西方普遍存在的優越心態,削弱扭曲了他們的判斷能力;二是不明白天下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政治體制。

孫中山講過一句話,「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這「管理」之道就必須因地因時而製定。換言之,政治體制首要在適合國情。福山以唯一的西方標準來看全世界,當然不夠客觀,會犯錯誤。事實證明,他的那套標準連用在美國及西方本身也都會失靈。

這一點,中國倒是看得比較清楚。中國一貫主張,我們不會照搬西方那一套,但也不會把自己的模式強加於人。

關於第二個問題,應是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政治體制既不能定於一尊,那麼孰優孰劣究竟該如何判斷選擇?這大概難有確定的答案,但或許可以從中國經驗中提煉出一些有用的啟發:

一、首先,必須確認政治是一門專業,必須有專才才能管理眾人之事。西方強調普遍選舉,選出者未必適材適所。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政治工齡平均超過40年,還得經常集體學習,說明政治不是請客吃飯。

二、政黨的生命力與持續力,視乎其有無適應形勢,及發現問題後採取行動的自我修正能力。中共從十一屆三中,到十八屆三中,再到十九屆三中全會的變革,提供很好的例子。

三、無論中國或西方,政治思潮與體制均源遠流長,表現或良莠不等,如何從中比較歸納出精華,不但是所有政治學者的責任,也是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各國政治家的使命。

未知福山教授以為然否。

原刊於東方財經雜誌微信公眾號,作者獲授權轉載。

東方財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