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曾說過,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
在香港,誰擁有最多統計數字?當然是政府了。政府官員數據在手,愛怎樣操弄,就怎樣操弄。
近期的退休保障諮詢,政府官員就公開表演了玩弄數字的技巧。根據周永新教授團隊的全民退保方案,直至2041年也不會入不敷支,但政府卻把年份推遲23年至2064年來計算,硬要把5,000億的赤字堆砌出來。然而,就如周教授所言,只要對部分數據如居港年限稍作修改,就不會出現赤字,政府卻以巨額赤字來嚇唬公眾,如此不盡不實,試問政府的誠信何在!
香港每三名長者就有一個貧窮,但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卻聲稱,根據政府的調查訪問,全港只有34,800位長者自稱有經濟需要,而其中一半是有物業的。換句話說,全港只有17,000多位長者真正有經濟需要。既然政府的數字如此「確鑿」,需要保障的長者這樣的少,那又何須作退休保障的諮詢呢!
莫愚弄民眾 回歸理性討論
政府官員不單玩弄數據,還愛玩弄文字。諮詢前兩個月,政府就將一直沿用、簡單明白的「全民退保」及「非全民退保」方案的名稱,硬改為「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方案。人都退休了,還要講成分、論貧富;而所謂富者,大都只有微薄的資產,但就得不到保障;而所謂貧者,就要一貧到底,到死還要貼着個貧者的標籤。
若退休保障方案必須要以不論貧富來命名,那麼,香港的各級公立及資助學校的名稱,是否也應列明不論貧富,如:不論貧富XXX學校;政府的醫療機構,則要冠上不論貧富之名,如:不論貧富XXX醫院;而醫療券更要正名為不論貧富醫療券啦!教育可以有教無類,醫療可以不管貧富,何以單單是退休保障需要講明貧富?教育重要,醫療重要,難道長者安穩的生活就不重要嗎?敬老是中國的優良傳統,但香港卻反其道而行,難道香港的長者就不值得享有安穩的生活嗎?
民無信不立。玩弄字詞、操弄數據來愚弄民眾,這樣的政府,公信力何在?
政府既然不想有全民退保,大可直道而行,光明磊落的清楚表明。若官員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理據,就應該理直氣壯的說出來,而不是在小動作中下功夫,以引導式的諮詢來矇騙民眾。政府為了一時方便,誤入愚弄民眾的歧途,這樣做即使能一時得逞,也會引起民怨。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民憤,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累積的。
香港應否推行全民退保,本可理性討論,只要政府秉公辦理,老老實實諮詢,最後能否推行,長者都會口服心服。但現在政府的做法,是把問題帶往情緒化的方向,讓長者認定主事官員欺我老弱。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財政司司長常掛在口邊的結構性財赤,會否因全民退保出現,還是未知之數;但政府處理全民退保的手法,則必然會引致結構性誠信危機。
(封面圖片:設計圖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