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耀:影響香港經濟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陳坤耀認為,「憲制困局」、「中國因素」與「地緣政治」,是香港社會經濟發展不得不面對的3個關鍵詞。

承接上文:〈陳坤耀:香港在環球經濟轉型中迷失〉

承上一專訪文章,陳坤耀教授繼續剖析香港經濟問題,並提出與香港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3個關鍵詞。

灼:灼見名家記者   陳:陳坤耀教授

第一個關鍵詞:憲制困局

灼:與之前相比,現屆政府在介入市場方面,似乎已做多了不少工夫。你認為政府仍需要在哪方面做多一點?

陳:我認為現在的問題都不是直接有關政府的問題,而是憲制上的問題。我們有民主自由,可是特首以及他的班子不可以有政黨背景,每一次都在特首當選後,才可尋找為他效命的高級官員;而另一方面,在立法會的反對派不會有執政的機會,所以他們唯一的功能就是在議會內提出異議。你可能會認為反對派在「搞事」,可是這在經濟學上是合理的,因為在給予一個遊戲規則後,持份者就會設法增加自己在規則內可以獲取的利益。而在當前的制度下,反對派最能獲得利益的方法,就是不停的提出異議。這與他們是否一個好議員沒有關係,而是在經濟學的角度上,是制度令他們傾向有這種行為和宗旨,且不會理性地討論問題,因為他們畢竟完全不用考慮執政方面的事宜。

然而,如反對黨有一天可以掌政(就如台灣一樣會出現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朝野輪替),他們就要對政策討論有更周全的考慮。以全民退休保障為例,有了政黨輪替,反對黨就要同時考慮錢從何來的問題,否則不成熟的建議,將有機會為未來的自己製造執政困局。

所以,香港經濟的問題就是受制於憲制困局,這使政府(不論誰掌政)難以實行有效的管治。這是因應政治環境衍生出來的行為模式──反對黨唯一有效的功能,就是阻礙政府施政。

憲制困局如何打破?由於我們不能不承認我們特區的身份,所以就要看中央的意願,希望中央可以重新審視香港的憲政制度,在民主選舉之外加入一些其他元素,糾正民主自由與憲制之間現存的錯配情況。欠缺政黨政治,特首規定要無黨派背景,會令整個管治的效率降低,更遑論長遠政策的制訂及執行了。在有政黨輪替的時候,無論是在野黨或是執政黨,就有需要確保自己倡議的政策可以行之有效,並有能力在將來予以應用。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經濟政策選項。市民亦可根據政黨的政策綱領進行理性討論。今日香港政黨都有經濟政策,但更多的是空口說白話,實行起來的成效成疑。

這是我們當前要面對的難題,亦不能因為敏感而不處理。

第二個關鍵詞:中國因素

灼:有不少論者會將香港問題與中國因素一同討論,你認為香港面對中國崛起應如何自處?

陳:中國因素不是普通人說得那樣片面。在我之前提出的大框架下,由四小龍走到大國經濟的模式轉變中,香港已失去了自己以往擁有的優勢,所以背靠中國是必須的,這不是政治的問題,而是現實的問題。在當前大環境下,我們需要一塊腹地,而中國就可以使我們有四小龍其他成員沒有的優勢。無論是融合也好,協同也好,在整體發展之中,中國是我們最有利的因素,是我們不能不好好掌握的一個資源。所以在經濟立場,由整個大氣候的經濟模式去看,香港不能成為金磚五國,所以就有必要結合中國的資源。然而,由於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特別的地位讓我們在如法律、經濟制度等層面有體制上的優勢。所以香港其實有一個很難得的位置,既可以有中國作為背後的支持,又有好的制度維持體系健全運作。香港還有其他優勢,包括一支高效公務員團隊,以及擁有大量法律及不同專業的人才等等。

在經濟層面來看,我完全同意香港與中國結合,這是經濟發展模式層面而言應該做的事,而這對香港亦非常有利。問題就是在合作中會有競爭,就算在中國國內,如在深圳、上海之間,也有競爭出現。如果要在合作及競爭(co-opetition)之間獲得一個最佳的平衡,香港是不能用政治及其他原因迴避這個議題。尤其是香港現在向現代服務行業靠攏,如有人想要開展新業務,人民幣國際化就會擔演重要角色,而香港亦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獲得益處。

我們同時亦需要看看深圳。深圳現在亦已踏上第二波及第三波經濟發展模式,同樣以發展金融服務為主。那香港可以怎樣與深圳結合呢?競爭肯定是有的,但我們是否坐視讓深圳取代香港?還是要趁着我們仍有優勢的時候,與深圳建立起互補的關係?以前海為例,表面上它好像是要代替香港,但其實它也可以輔助香港,這些機會我們都應該好好把握。

第三個關鍵詞:地緣政治

灼:和以往相比,香港在區域內的影響力好像大不如前了。

陳:香港面對的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香港在地緣經濟方面一直做得不夠。當然,香港不是一個獨立國家,不能參與一些地區性的經濟組織。事實上,東南亞現有的經濟合作組織數量十分多,如香港可以利用這些平台,建立不同自由貿易協定,對經濟發展將有莫大幫助。其實東亞增長的模式,就是整個東亞/東南亞地區一同增長,而在增長過後,這些國家又會進行境外投資,並將工業及技術輸出至其他國家。東亞國家同步增長的獨有現象,為亞洲的冒起帶來了機遇。

此外,香港亦要面對地緣政治的問題。隨着中國的崛起,西方開始在不同層面與中國角力,我會稱這種角力為「暖戰」(Warm War)。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政治實力正密謀重返亞洲,而香港就是一個最好的地方去進行這種「暖戰」。在冷戰時期,香港曾是間諜集中地,而現在的「暖戰」中,亦有各式各樣的爭鬥不停在香港發生。這些大問題現在很少年輕人會察覺到,而且輿論亦愈來愈少分析環球的大形勢。我們現在更需要宏觀的思維,而這正是博雅教育可以提供的訓練。

陳坤耀專訪系列 3-2

本系列文章:

陳坤耀:香港在環球經濟轉型中迷失(3-1)

陳坤耀:香港人對博雅教育仍多誤解(3-3)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