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告是第一天下雨,第二天天陰,第三天放晴,這是今年露營日的天文台預告。每年的金秋拾趣行(下稱金秋),是要帶一班高小學生,一起去郊野露營,已經是自然學校傳統的課程了。我們會留意活動那幾天的天氣預告,為活動做最後的準備,預備應付惡劣天氣的裝備。
記得有一年,我在金秋出發前,接受一位中大學生的訪問,他知道我接下來要去帶學生露營,而當天正在下雨,而且正吹北風,異常寒冷。北風加天雨,面對如此「惡劣」天氣,他問我:「還會如期出發嗎」?我想當然的回答他,無論晴雨天,自校都會如期出發,「惡劣」天氣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人長年生活於有堅固的居所,「惡劣」是比較的結果。若只是天雨和寒冷,沒有打風或大暴雨的嚴重情況,只要是安全,一般我們都會帶孩子到野外,體驗自然的好與壞。當孩子體驗過「惡劣」天氣,才明白家裏是有多舒適,勝過和孩子說千萬個道理。
入營時會下雨,挑戰更大
這一年,我們到新界東北一個有機農場野營,加上入營時會下雨,挑戰更大,但我們都去了。城市人眼中,對於下雨天的想像,有人會感到煩,有人會覺得浪漫,換個角度,便有不一樣的觀點,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孩子在出發前已學習和實踐基本的露營技巧,但孩子畢竟都是城市人,突然的天雨,大部分孩子只能簡單地架起營幕,但要能抵禦風雨,則仍有不足。於是我要一個一個營幕的看。而且,起營時正在下雨,即使只是微微雨,學生很快便發現營幕還是會入水。於是要忙於協助和教導孩子如何調整營幕,以達至最佳的防水效果。
露營經驗最豐富的飛馬同學,他主動協助同學調整營幕,為我分憂,還主動起天幕,預備起火煮食,真感謝他的幫忙。
在這紛亂的情況下,同學磒石,一直穿着雨衣在我身旁,小聲的說:「我要離開!」我表示我很忙,沒有空和他商討離開的安排,請他先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安頓好自己。他隔一會又回來找我,很不耐煩地再一次說要走,我心裏立刻動了氣,氣他不體諒我正在亂忙的情況。心裏也有一種期待,期待他能完成三天露營,期待他能看看正在積極努力面對天雨的同學,這期待讓我有點生氣他不明白,只顧自己的需要。但我稍為閉上眼睛,讓自己先靜一靜,才回答他:「我正在忙,同學也正在忙,同學都希望盡快安頓好自己,同學的野營經驗和技巧不足,需要老師的協助,讓他們過的舒適一點,我現在無法立即回應你的需要,請你耐心等待。」
我請他先在農場的遮雨棚下休息,半小時後才來照顧他的需要。他於是在棚下休息,我請他的班導師和他聊一聊,確定他的心意,隨後請他爸爸來接他回家。上車前,我問他:「我明白你不喜歡野外生活,但這次你有學到什麼嗎?」他想一想,說有,但說不出是什麼來。班導師和他在等爸爸時,他說看到同學在這令人心煩的雨天,仍然在努力解決問題,沒有退縮,很欣賞他們。心裏稍感安慰,孩子來的時間短,但總算帶點東西回家。
所有營幕都調整好了,天幕也立起來了,但孩子欠缺雨天生火的經驗,我逐一小組去協助,但意外的是,火起好了,孩子們柴火煮食的工夫真一流,居然能如期弄好晚餐,還能做一個小小的黑夜體驗,一起靜聽黑夜中的自然聲音,有孩子可以聽出十種以上的聲音,真的厲害。
晚上有野豬出現,把其中一個營的孩子弄醒了,大叫之餘,也把部分孩子也叫醒了,他們在外聊天也吵到正在睡的人,我請他們營地遠一點的農棚聊天。
敢於探索,孩子是有能力進步的
第二天,做過早操,吃過早餐,我們分組行動,可以選擇去行石澗,或去海邊觀季候鳥,結果有兩組選擇去行石澗,一組去觀鳥。我負責行石澗一組,原以為選行的石澗不難,路程也短,約2公里。但事實並不如此,當孩子還未走到石澗前,在一處橫跨一條約一米半的小溪,水深只及腳面,但同學需要在小溪上走過過一排石頭,才避免弄濕雙腳,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是輕鬆簡單,但卻有小數同學花了好幾分鐘才能完成。
原來,對於不常行澗的同學,要走那些崎嶇不平的道路,是非常困難的。困難在於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來應付有時濕滑的石面;走在高高低低的石頭上,需要有空間感;在沒有明顯路徑的澗上行走,需要有找出合理路線的眼力;攀爬一段小斜坡,需要有一定的勇氣和膽量。有幾位同學走得很慢,需要老師陪伴和支持,協助他們渡過難關。有兩位同學初段也是走得很慢,不過,他們在老師陪伴下,愈走愈有信心,行進的速度也加快,後來也就不需要協助了。面對困難,只要勇於嘗試,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敢於探索,孩子是有能力進步的。
另一位同學以爬行的方式,完成山澗的路段,他有很大的困難,還是插班學生,登山行澗的經驗幾乎沒有,走到一段比較斜的山坡時,我主動去協助他,他反而立即大哭起來,滿以為他在害怕退縮。哭是因為害怕,但沒有退縮,哭完以後,稍為幫一幫他,他便想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趟旅程。完結時,他和同學分享說:「我完成了一個夢想!」看見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段有難度的路段,心裏是滿滿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