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導致美股連跌多天的導火線,當然是聯儲局主席的加息言論。但通脹失控只是表面說法,真正主因仍是俄國(前蘇聯)被制裁。
一、美國成名戰略.冷戰屈人之兵
我喜歡用畫圖做新聞筆記,8月份竟然多達百幅「翔畫短說」,重點新聞包括台海問題(美國對華挑釁)、芯片戰(美國對華科技戰)、中概股再起變化(美國對華金融戰)等。
美國再遇經濟危機,真正起因在於一場不在自己國土的俄烏戰爭(代理人戰),但這次應該無法展示美國的「成名戰略」了。
說來話長,烏克蘭的立國、蘇聯的解體,發生在剛離世的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手上。這件歷史巨作,大贏家當然是美國(見圖一)。蘇共建立於上世紀初(1903),共產陣營在二戰後成為美國眼中釘,但真槍實彈不適用於擁有核武的大國。美國冷戰謀略,拉攏中國孤立對手(1972破冰、1979建交、1982承諾停止向台售武,也就是3個聯合公報的由來),再以「文宣戰」(1983年成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促使社會對抗執政,最終不發一槍而「屈人之兵」。
二、結盟全面制裁.食砒霜毒老虎
雖然北約盟友承諾不作東擴(向東面吸納成員),美國違反願意和借此刻意激發俄烏衝突。作為背後的主宰,率領空前制裁,「炮彈」如雷貫耳。可惜,沒有做足孫子的廟算(得算多也),俄方反而受惠油價飊升,盟國則苦對供應鏈斷裂。
通脹失控,各地民生代價不一(見圖二)。以8月底的汽油價格為例,世界上最便宜的地方是產油國,最貴的是歐洲和香港。不同種類的能源價格(天然氣或燒煤、核能、太陽能……)是差異第一因素;操作成本有中東地面石油或英國海底提取、運送的遠近和方式等;最關鍵的還是政府的稅收或補貼。
依賴性基於社會情況再有差異,香港交通網發達可棄用私家車,需要是電費價格受控。但耗油西方大國所承受的壓力則是天淵之別,歐洲燃料價格飊升50%,火車頭德國PPI升近40%,英國家庭電費上限急增八成至3萬港元,嚴重打擊民生。
西方政治領袖只顧門面的治標,努力加息和補貼,但卻把治本工作抛在腦後。英國首相一而再,再而三前往烏克蘭,繼續支持戰爭。制裁俄羅斯一再加藥,限制俄羅斯人入境。到底西方領袖服務於美國總統,還是自己人民?
入冬後的歐洲對能源需求加劇,民生怨氣難以紓緩,食砒霜毒老虎,環球局勢難以安穩,「屈人之兵」難賞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