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國力與國情

國力,是指國家的實力;國情,是指國家的整體狀况。一個國家要怎樣發展,必須認清本身的國力,走一條符合國情的道路。

以國力論作為中國改革指導思想的,應以中共元老陳雲為主要代表。陳雲的國力論要旨,是「一切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量力而行,建設規模要與國力相適應」。國力,是指國家的實力;國情,是指國家的整體狀况。一個國家要怎樣發展,必須認清本身的國力,走一條符合國情的道路。

中美爆發貿易戰,很多評論都認為是中美兩個大國的一場國力較量。然而,大國過招,除了看國力強弱,也要對國情有正確的研判。

最近有「國師」之稱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被一批清華校友指其言論和研究「誤國惑民」,以納稅人的錢做出違背常識的「研究結論」,特別是胡的報告稱「中國綜合國力已超出美國」,是缺乏學術規範,棄常識於不顧,敗壞清華聲譽,令內地民族情緒高漲,且對局勢盲目樂觀,煽動了中美貿易戰開打,堪稱誤國誤民!這批清華校友逾千人,他們聯署要求校方解除胡鞍鋼的職務。

胡鞍鋼是大陸的新左派學者,他在去年3月的《經濟導刊》上發表了一篇〈大國興衰與中國機遇:國家綜合國力評估〉的文章,指「中國崛起,美國衰落,這是中國機遇……假如在最壞的情况下中美發生對抗或衝突,這不僅不能阻止或中斷中國的持續崛起,而且將加速美國衰落」。按照這位國情大師的判斷,當前的貿易戰,中國不但毋須擔心,反而是求之不得,因為「中國必勝,美國必敗」,貿易戰只會加速美國衰落,對中國崛起絕對有利!

實情是否如此?上述分析,到底是胡鞍鋼一己之見,還是反映了中國領導層沒有宣之於口的盤算?其實,和胡鞍鋼的「學術研究」得出類近結論的,還有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何亞非。他在去年8月21日在「中美聚焦」網站發表的文章〈「後美國時代」已經到來〉,同樣認為「我們已經步入了『後美國時代』(Post-American Era),這意味着所謂『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與『美國世紀』已經走進歷史」。

中國服膺西方的心態 2008年全面逆轉

很明顯,中國的主流輿論是認為美國正在衰落,影響力不斷消退,主導全球治理的霸權已無復當年,美國及其盟國構成的全球安全體系機能失調,並有解體的迹象。在此消彼長的情况下,中國除了會逐步超越美國,也會參與「後美國時代」全球新遊戲規則的制訂。

中國的改革開放,主要是拋棄了蘇聯式的計劃經濟,改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融入國際貿易、財金等西方資本主義體系,令中國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然而,這種服膺美國/西方為首的心態,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出現了全面逆轉。

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利用美元的世界貿易結算貨幣地位,以量化寬鬆大量向市場增加美元基礎貨幣供應,以消化美國國內的有毒資產和金融風險,並將由此產生的後遺症轉嫁到其他國家。在中國眼中,這意味着美國全面放棄霸權者所應承擔的責任,利用在世界體系中的龍頭地位,卻犧牲長期盟友的利益。

內地有一派意見認為,就霸權的歷史而言,「美國霸權事實上已經終結,而美國的領導地位褪色,無可避免會涉及中國;新霸權的出現,將比舊霸權有更高組織能力、更大的體系容量,和更高靈活性」(參考〈美國霸權的終結與中國道路的啟示〉,「求是網」,2015 年3月)。很明顯,這種被視為內地「左派」的意見覺得,中國早晚會冒起成為「新霸權」,其實力更會壓倒舊霸權美國!

美前官員:美正面臨最可怕競爭者

對於中國崛起及挑戰美國霸權,美國有什麼回應?我認為有一篇文章最具代表性。該文由奧巴馬政府時期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前助理國務卿Kurt Campbell,和曾經擔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的Ely Ratner合撰,在今年3/4月號的《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題為The China Reckoning: How Beijing Defied American Expectations

文章的主調,是指出「美國一直以為憑着實力和霸權,可以把中國塑造成為一個讓美國喜歡的國家」,然而自尼克遜開始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之後歷經多屆總統,結果均顯示華府無論從外交和經濟接觸上,都沒有帶來中國政治和經濟上的開放;中國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發展道路,而美國的一系列期待最後都落空。

在經貿方面,美國以為跟中國進行更多商業互動,可以逐步令中國走向經濟自由化;從老布殊政府開始,美國一直朝此方向努力,在1990年代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MFN),在2001年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在2006年與中國舉行高級別經濟會談,到奧巴馬政府年代,更跟中國商討雙邊投資協定。

然而文章指出,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經濟自由化發展似陷入停滯,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走向國家資本主義。大陸的經濟發展沒有帶來經濟的開放,相反幫助了中共進一步合法化了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

文章清楚指出,2008年的金融危機、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及華府的政治混亂,令中國認為美國衰落是勢之必然。兩名作者的結論是:美國現正面臨現代史上最有力和最可怕的競爭者,面對當前挑戰,美國首先要放棄對中國一廂情願的期待,接受過去對華戰略失敗的事實;其次,是美國需要專注自己及亞太盟友的發展。

世界格局從此不一樣

這篇文章,可視之為當前中美貿易戰美方採取一系列行動的註腳。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步步進逼,除了要扭轉貿易不平衡,更根本的目標就是要徹底改變跟中國交往的策略。從美國跟歐盟達成貿易協議,跟墨西哥、加拿大重訂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舊的貿易體系在美國眼中成為協助中國崛起的基礎,但卻對美國不利,一切要從頭再來。如果這是美國的真正意圖,中國希望繼續以世貿規則規範或制約美國,最後可能會徒勞無功。

儘管計算方法有爭議,但「國力」總可以算出一個總和,從中窺探爭霸過程中美各自有多少實力。然而爭霸的結果,最終可能繫於國情的變化,其間牽涉的是不容易計得準的軟實力,和博弈過程的鬥智與計謀。

不管願意與否,中美貿易戰已經把中美爭霸從隱晦含蓄變成明刀明槍,世界格局從此不一樣,香港的發展也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大變。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