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乏而富足的年代

——童年香港印象

我愛看連環圖,在街頭小檔租書。因為怕母親買餸菜見到,總是躲到福壽里的一條樓梯頂看,有人上落時便挪身相就一下,真是其樂無窮。

飯後散步  看渡輪璀璨浮動夜景

記得還是五六歲的時候,一家大小最愛父親帶我們看「火船」。飯後轉上般含道,經過余東璇堡壘式別墅到高街交匯處,那裏有張石椅,椅背髹上廣告的。我們坐在石椅上,下望是黑暗小山崗的草叢,遠眺是暗沉沉的大海,海上卻反映着當時罕見絢麗霓虹光管的彩影,也見到帶着燈光的渡輪在緩緩移動。父親就是最愛夏夜站在那裏迎風眺望,我亦愛靜聽夜籟四周唧唧的蟲鳴。之後,同到安樂園餐廳吃雪糕,這是當時最愜意的享受。

位於般含道的余東璇堡壘式別墅,筆者童年每次經過都愛細意觀賞。己拆卸多年,今現址為豫園。
位於般含道的余東璇堡壘式別墅,筆者童年每次經過都愛細意觀賞。己拆卸多年,今現址為豫園。

漫山街頭  都是童年遊樂場

童年時物質匱乏,很少有新衣,能夠吃多點便心滿意足,所以特別喜歡過新年和度中秋,因為可以得到較豐足的衣食。那時鄰里大都是貧窮人家,兒童多在街頭打滾長大。父母都叫孩子循規蹈矩,但卻鮮有嚴厲的管教,幸而多懂得自律,不敢猖狂。街頭是我們的遊樂場,最常玩的是一群小子赤了上身,在真光戲院一帶玩兵賊遊戲,在大街小巷追逐個不亦樂乎。因為當時汽車少,不耽心車禍。炊煙四起的時候,只要母親在露台大喊,我們便會立即結束遊戲,各自歸家,相約明天再玩。

我們很容易在街上結識年紀相若的朋友,碰兩次面,閒聊搭上兩句便成玩友。大家喜歡上山玩,當時潮商中學是一片小崗,最愛在那裏打野戰,又聯群結隊上砲台山的廢堡,或者在山澗玩蝌蚪。也捉金絲貓,看牠們廝拼,誰擁有長勝的金絲貓誰便是英雄。有一個時期流行養蠶虫,看牠們一天天長大變化,其趣無窮。我也曾隨一些較年長的小友摘「番鬼佬葡萄」吃,在他們誘導下啜大紅花的花液,吃秋海棠的花冠,表現和他們一樣的勇氣和瀟灑。

四五十年代繪製西營盤簡圖,為筆者童年流連地區。
四五十年代繪製西營盤簡圖,為筆者童年流連地區。

遊玩不花費  長智充實生活

玩耍佔了童年的大部分時間,因為最初的幾年小學我只是讀兩小時課的特別班,所以有許多時候交朋友和玩耍,我們也有集體遊戲,便是拍公仔紙和打波子、玩迫逼豆槍、摺碼子射人、放風箏等。我們也極喜歡星期天到聖類斯慶禮院,在那裏聽耶穌和先知的故事。其餘時間可以利用場地踢足球、打籃球和打康樂棋,也可以玩乒乓球。神父和修士與我們玩成一片,既權威又親切,亦師亦友,他們要求我們不打架、不說粗話,大家都辦到。這種摯誠的相處,直接影響我日後與人交往的態度。

當日較文靜的娛樂是聽收音機,最初聽劉惠瓊講故事,稍為長大即追聽葉慈航的薛仁貴征東和精忠岳傳。我還愛看連環圖,在街頭小檔租書。因為怕母親買餸菜見到,總是躲到福壽里的一條樓梯頂看,有人上落時便挪身相就一下,真是其樂無窮。

我們成長的年代是貧乏而富足的,真令人懷念!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