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歡喜讓我憂

日本人對島國生存環境,包括經常颱風地震、缺少礦產資源等等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這幾百萬噸核污水一天存在,日本政府就一天睡不好覺,全部倒進大海,一了百了。

近日在本欄寫了兩篇反對日本傾倒福島核污水的文章,收到一些讀者反映,內地朋友M哥特地打電話給我,說他很喜歡去日本,認為日本人做事認真尊重科學,不明白為何會做出核污水傾倒大海這種損人不利己之事。中日隔海相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無論政府或民間,相互關注對方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告訴M哥,文章只是就事論事,其實我和他一樣也喜歡日本。

我的出國旅遊經驗不算多,日本是我去過次數最多的國家,迄今唯一一次和太太說走就走的外遊,就是聖誕節去北海道,從東京到京都、奈良、大阪、神戶,從北海道到四國,有些地方更不只去過一次,而且還想再去。

日本人做事 追求盡善盡美

最近一次去日本旅遊是4年前的早春2月,參加四國的5天團,我們從香港直飛大阪關西空港,到神戶的酒店住一晚。2月的晚上寒意襲人,泡露天溫泉是一種享受。第二天乘坐旅遊巴經過著名的明石海峽大橋,這座1998年通車的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吊橋,全長3911米,主跨1991米,我們參觀了「橋的科學館」和附近的孫文紀念館。站在大橋上眺望大阪灣和瀨戶內海,東面隔着東海就是中國。遙想當年孫中山先生在這裏對神戶商界團體發表演講的情形,7年後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往事如煙,令人感慨。

進入四國第一站是到德島阿波舞會館欣賞當地的阿波舞,這是一種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舞蹈,以往在日本大型巡遊的電視鏡頭上看到過,第一次近距離欣賞,對服飾、舞姿、音樂都留下深刻印象。我們還去了栗林公園,那裏有點宮廷園林的風格,似乎有一點蘇州園林的影子,但湖中的小舟和船夫明顯是道具,我不是太喜歡。我們還遊了大小步危,這裏遠離塵囂,有溪谷激流,據說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泛舟聖地,但這個季節沒有遊客下水,我們的團友有老有小,沒有人想要試試,而對走過搖晃的蔓橋就很感興趣。

行程還有「日本第一名城」之稱的姬路城,我不只一次遊覽這座400多年歷史的著名古建築群,來到這裏總會想一個問題,這座極具特色的日本古城在二戰美軍大規模空襲中幸免於難,究竟是美軍手下留情,還是日本人認為的,這就是一座「不戰不燒之城」?日本在二戰捱了美國兩顆原子彈,戰敗後被麥克阿瑟的軍隊佔領和接管長達6年,現在美日同盟說得天花亂墜,但以日本的民族性,很難對美國人感恩。

除了城市整潔、山川秀麗、美食誘人,還有到處笑容和周到服務,都令人留下美好體驗,難怪不少遊客去了又去。曾經發生一件小事,一次在富士山附近一家小店吃三文治,發現兩片夾炒雞蛋的麵包片竟然已經發霉,我立即投訴,老闆娘過來一看,立即將三文治倒進垃圾桶,極速換上一客剛做好的三文治加一杯飲料,不收費,還在我面前不停鞠躬道歉不肯離開,導遊說老闆娘怕你去投訴,請你原諒,我點頭說算了。日本人做事總是追求盡善盡美,在旅遊業方面有很多值得香港和內地學習的地方。

核污水急就章 源於民族性問題?

回到上文提到日本為何要做出把核污水傾倒大海這種自私行為,我認為可能和日本民族性的另一面有關。日本人對島國生存環境,包括經常颱風地震、缺少礦產資源等等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福島核洩漏再次對日本的生存環境敲響警鐘,而儲存數百萬噸核污水的一個個巨型水槽,萬一有一天發生意外,令這些核污水再次洩漏,將會釀成另一場巨大災難。這幾百萬噸核污水一天存在,日本政府就一天睡不好覺,全部倒進大海,一了百了。

當然,從此之後,日本對海外遊客還會不會一如既往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對周邊國家和地區,包括日本自己的水產品和農產品行業會有多大影響,對海洋生態環境有哪些影響,這些問題對日本當局來說,都並不重要。到目前為止,日本設立45億核污水補償基金支援當地受影響漁民,卻沒有承諾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潛在受害人提供任何賠償。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郭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