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反對政府大規模填海造地的,主要是一些環保分子。環保人士本着他們的信念,當然會反對填海,這一點不難理解;但反對填海的活躍分子之中,應該還暗藏着另兩類人;他們別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環保只是他們的幌子。
地產商擁有大量土地儲備
第一類是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地產商。他們收購了大量新界的農地,目的當然不是為了養草,而是希望將來有機會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可以用作地產發展。若然東大嶼這類大型的填海計劃獲得社會支持,那他們手上持有的土地就不再那麼罕有,其價值就會大幅下降。
有人宣稱東大嶼填海計劃耗費超過萬億港元。這個數字有點嚇人。有人似乎想借誇大填海成本以引導更多的人盲目反對。然而,即使填海的成本只是5000億,也絕對不是一個小的數字。如果政府願意出5000億去填海,代表這樣填出來的土地將來不只值5000億。如果填海得來的土地將被用來取代地產商們手上的土地儲備,那就代表他們手上的潛在利益,亦有機會被蒸發5000億。地產商對此怎會不心痛?他們一定會不惜借助各種不同的力量(包括環保的力量),對東大嶼填海計劃橫加阻撓。
另一方面,為了自保,地產商一定會趁填海出來的土地能夠應市之前,盡快把自己手上的土地改作發展用途,不敢再長期囤積。因為,只有在地價上升的時候,囤積才會有正回報;否則囤積的時間愈長,利息成本愈高。此外,囤積的時間愈長,資產貶值的風險亦愈高。
因此,填海計劃一旦落實,地產商都得改變策略,不敢再囤積居奇,而是會採取「起得快,好世界」的策略。相信他們在與政府商討改用途補地價時,會因此而爽快很多,不會再花太多時間糾纏在討價還價上。這樣香港的房屋供應就會增加,樓價亦不用等填海完成,亦很快會往下調整。
由此可見,大規模填海實是足以對地產商產生嚴重的打擊作用。真不明白,為何之前一直力主打倒「地產霸權」的政客,今次竟絕大部分加入了反對填海陣營。他們可知道,他們的行為實質上在維護「地產霸權」的利益!
政客為民請命?
第二類反對大規模填海的人,就是那批要靠販賣「為民請命」的反對派政客。香港人除了住得不好外,生活的其他層面都勝過世界大部分地方。在香港,我們可以品嚐全球美食,穿最時尚的衣着,而香港的交通亦非常方便。所以,一旦居住問題也得到解決,政客要「為民請命」,想找一個有號召力的題目也不容易。他們的社會價值就會大量消散。
此之所以,他們一定要傾全力守住這條底綫──絕不能讓政府真正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以維持市民對政府的不滿,讓政客本身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所以他們不只會反對填海,亦反對利用地產商手上的農地與政府手上的綠地。此外,他們還反對提升市區的地積比率,以及反對降低「強拍」的要求,以令市區重建沒法加快腳步。他們能夠接受的只是利用棕地與哥爾夫球場來建屋;但這些都是細眉細眼,遠遠不足以解決香港的整體需要。在這批政客的心目中,只有自己的政治前途;他們是不會真心想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的。
填海用作兜底 爭取不用全填
長期以來,填海都是香港解決居住用地不足的主要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口急增,不得不發展新市鎮,而這些新市鎮很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填海得來的土地之上。它們包括:荃灣、葵涌、觀塘、九龍灣、油塘、沙田、大埔、屯門、馬鞍山、將軍澳等。住在這些新市鎮的人口數以百萬計。因此,填海可說是政府解決土地不足問題的王牌;沒有理由有王牌在手也棄而不用。
這張王牌的威力很大。只要政府宣布準備大規模填海,而填海的規模又足以解決未來的基本土地需要的話,那手上有大量土地的地產商與新界原居民,都會搶着申請把手上的土地改作發展用途,以免政府填海獲得足夠的土地後,他們手上的土地就會不再那麼值錢。屆時政府甚至可以只准他們拿這些土地作耕種,不可用作市區發展。因此,不用等填海完成,土地供應就會立即增加。這張王牌可以用來鎮倉,我們不應反對。
當然,填海難免會破壞環境,所以我也認同應盡量少填。政府應與環保組織取得默契,一齊努力去爭取少填。方法是多管齊下去獲取土地,而只把填海用作兜底。填海可以分階段進行,如果填海尚未完成,而其他獲取土地的方法又順利的話,那填海就可以不必進行到底,中途可以叫停。如果環保人士希望填海早點可叫停,就不應在所有的政府獲取土地的途徑上都橫刀立馬。
譬如,提升市區的地積比率,就是一種不增加土地供應也可以增加房屋供應的好方法,對環境破壞很少,環保人士不應反對。有人以阻礙看到山脊線為由而犧牲,這說得過去嗎?
有人說,增加地積比率,會增加人口密度,增加交通負荷,以及增加排污系統的壓力。但事實是市區本身就住了很多人,一個單位常住了不只一戶人家。若能透過增加地積比率誘發市區重建,增加住屋供應,就可改善當區的居住環境。以香港整體而言,增加地積比率,只會增加建築面積,不會增加人口,屆時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就會增加。這才能在實質上改善市民的生活,至於人口密度,則只是一項抽象的統計數字罷了。
現時,市區尚有不少地方地積比率只有5倍,若能一併增加至8倍,那就可以在這些地區增加60%的居住面積。由此而釋放出來的發展潛力,將可產生大量經濟誘因,令舊區重建可以進展得更加順利。而交通問題與排污問題,亦可以在重建期間一併解決。
除此之外,只要環保組織不反對政府利用現時被荒廢的農地,與發展潛力尚未用盡的鄉村發展用地,都用作高密度的市區發展,香港的土地供應不足問題應不難解決。屆時,用作兜底的填海工程就可以叫停。這樣就可以把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關鍵是環保人士肯不肯在別的土地供應方式上與政府配合罷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