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運動與勞動

要上班工作的父母,無論如何忙碌,都會盡量抽些時間帶他們的子女到公園或戶外運動場地,讓他們跑跑跳跳、踢踢波、打打籃球,令過剩的精力可以宣洩一下。

疫症當前,大、中、小學及幼稚園仍然停止回校上課,而絕大部分的課外活動,包括補習和各種的興趣班都暫停,對於小朋友來說,不用回校上學,又少了課外活動和補習,自然多了自己的時間,而最苦惱的相信是他們的父母,甚至公公婆婆、爺爺嫲嫲等。

兒童及青少年精力充沛,如果每天都困在家裏,的確十分難受,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沒有益處。因此,要上班工作的父母,無論如何忙碌,都會盡量抽些時間帶他們的子女到公園或戶外運動場地,讓他們跑跑跳跳、踢踢波、打打籃球,令過剩的精力可以宣洩一下,運動完畢,胃口也好些,睡眠也較甜,更專注及安靜下來溫習功課,並且減少沉迷打遊戲機的時間。要讓小朋友得到這些戶外運動的樂趣,父母當然要願意付出,而一些太忙的父母,會找他們的父母,即小孩的公公婆婆或爺爺嫲嫲代勞。

家長應避免自己過度勞累或受傷

上個周末,我帶兒子到九龍寨城公園的單車場踩單車,見到一些小朋友,陪伴他們的是年紀較大的長者,看見他們很忙碌地為他們的孫兒女扶着單車,並且推着他們前進,坐在單車上的小朋友又緊張,又開心,但在後推扶着單車的長者則表現得緊張和疲累。的確,要上了年紀的長者彎着腰,不停地推着小朋友坐着的單車,並且要不讓單車失平衡翻側,是一件很需要體力的勞動。

當我遠望鄰近的一個硬地足球場,卻見到一位媽媽帶着兒子踢足球。從動作中可以知道這位媽媽不懂踢足球,而且平日應該較少運動,見她為接不到兒子踢來的球,而很忙碌的跑來跑去,經過幾次跑動,終於要坐下休息。從上述的觀察,我們知道因疫情而讓我們多了很多親子時間,而在選擇運動時,也必須要考慮自己本身的體力和身體狀況,避免自己過度勞累或受傷。

原刊於《香港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