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政府會分三階段放寬在新冠疫情下對食肆實施的限制。首階段容許食肆每枱人數上限,由現時4人增至6人,以及堂食由晚上10時延長至午夜,條件是所有員工須接種首劑疫苗,而顧客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次階段是當所有員工完成接種疫苗及所有顧客已接種首劑疫苗時,食肆可在新設的「乾淨區」內,把每枱人數上限增至8人,以及延長堂食時間至凌晨2時。到第三階段,「乾淨區」內每枱人數可增至12人,條件是所有區內食客已完成接種疫苗。
中國家長式思維
這個把打疫苗與可堂食捆綁,以期「催谷」市民盡快打疫苗的措施,表面看來甚有創意,其實是源自中國家長管教幼兒的思維。不少人都經歷過類似情境:小孩病了,父母哄他吃苦藥,說吃完藥無事便可以出外玩和食大餐。現在林鄭特首便把這個方法改成半迫半哄,一方面主動規定前往新加坡旅遊的港人,必須先接種疫苗(即使對方沒有要求),另一方面方便已接種疫苗的人出外堂食,無須困在家裏或買外賣。
問題是這個政府,美其名為「誘因」的措施,能否幫助在疫情下飽受打擊的食肆盡早恢復生機,舊客重來,還是因為製造更多須遵守的規矩,以至疲於奔命,寧願不做不錯地捱下去?
首先,我不知道政府有否估計,有多少人因種種原因(包括長期病患或體弱)不願接種疫苗,尤其是長者,會因為要上酒樓餐廳進食而決定打針。
令人卻步的顧慮
其次,我想不會有很多人只為可以全家在食肆吃飯,而要求對接種疫苗有疑慮的成員盡快打針。我也懷疑會有多少人因為想和多些朋友聚餐,而逐個問清楚他們是否打了針,或者打了一針還是兩針。
至於食肆方面,要求所有顧客必須使用「安心出行」而不能填寫資料已可能令部分人,尤其是沒有手機的長者卻步。為了可以一枱容納8至12人,食肆需設立「乾淨區」,以及檢查顧客的打針紙,並為任何錯漏承擔罰款或其他刑責。
事實上,除了大型酒樓或酒店外,有多少食肆可以設立「乾淨區」,並與「非乾淨區」保持適當距離?(為了防止被無打針的食客感染病毒,「乾淨區」理應設有獨立洗手間。)一食堂分兩區,坐在「非乾淨區」的食客很可能感到被歧視而寧願不光顧!
上述分析是否過於負面,沒有體會政府的一番好意?常言事實勝於雄辯,巿民的反應和未來食肆的情況,會提供最客觀的答案。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