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淘金熱

──「2021世界大勢與中國的挑戰」系列

中美兩國是數字經濟的領跑者。在數字經濟的絕對規模上,中國僅次於美國。數字人才是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最重要資源和關鍵動力。中國面臨的挑戰是,中國需要具有數字技術和商管經驗的跨學科人才。

承接上文:〈全球金融市場趨勢與開放〉(六之三)

2020年毫無疑義已經成為數字資產的轉折點,2021年也是繼續加速發展的一年。

全球超過80%的中央銀行都在探索自己的加密貨幣,2021年,全球中央銀行將發行數字代幣以進入加密資產的快速發展,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已經在引領這一趨勢,在深圳等城市已經開始使用數字貨幣。所以有人說,就像太空競賽一樣,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將影響每個行業的創新。美國正在與其他世界大國競爭,包括中國和歐盟,以領導數字金融和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

數字貨幣更為安全

但是加密貨幣和數字貨幣是不同的。自從加密貨幣出現以來,它就成為一股強大的變革力量,啟發了各國政府推出數字法定貨幣。但各國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與加密貨幣的開放性、隱私性、分散性和不變性幾乎沒有相似之處。數字貨幣的發行是央行,與法定貨幣一樣由中央銀行控制,完全缺少區塊鏈。加密貨幣是用戶的加密貨幣挖礦,不受任何中央機構的管理或控制,無需銀行、政府或任何中間人的參與即可運行。

加密的專用計算機代碼對加密貨幣進行加密保護,設計複雜,很難破解。加密貨幣是由用戶自己創建的,只有在創建區塊並對其進行驗證之後,才能進入流通。與加密貨幣相比,數字貨幣的波動性較小,安全性更高。與央行發行的貨幣完全相同,各國可以無限制發行數字貨幣,可以增加供應。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或以太坊,取決於供需所設定的價格。如比特幣的貨幣量是預先確定的,不會超過210萬。

加密的專用計算機代碼對加密貨幣進行加密保護,設計複雜,很難破解。(Unsplash)
加密的專用計算機代碼對加密貨幣進行加密保護,設計複雜,很難破解。(Unsplash)

監管寬鬆造就數字貨幣

在數字貨幣領域,中國領先美國有多個原因。中國是全球加密貨幣採礦中心,這個有助於我們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因為我們從中獲取了很多的經驗。同時,中國對於AI、區塊鍊和數據的管制是比較鬆動的,美國面臨過度監管的風險,這個也會影響到美國的金融創新力。

除了世界領先的比特幣採礦業務外,由中國資助的Polkadot是世界最大的區塊鏈開發平台,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的創始人和CEO是中國人趙長鵬,他是加密貨幣領域裏全球排名第三的大富翁,他的身價估計是11到21億美金之間。2018年2月,《福布斯》發布了首個加密貨幣的富豪榜,Ripple創始人Chris Larsen以75到80億美元身家排名第一;以太坊和Consensys的創始人Joseph Lubin以10到50億排名第二,Binance幣安創始人趙長鵬位列第三,是進入前十名唯一的中國人。

那麼數字貨幣的發展是否會給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一條捷徑?我們知道中國和伊朗正在考慮未來的雙邊貿易用數字貨幣進行支付,這個可能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原因是國家數字貨幣可以確保更好的金融包容性,以及更快的跨境支付。此外,國家數字貨幣可以追踪資金流向,防止包括恐怖分子融資和洗錢在內的非法活動。數字人民幣的其中一個主要好處是使人民幣更易於國際化。

國家數字貨幣可以確保更好的金融包容性,以及更快的跨境支付。(Unsplash)
國家數字貨幣可以確保更好的金融包容性,以及更快的跨境支付。(Unsplash)

趨勢七:數字經濟和數據淘金熱

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能夠產生巨大的利潤,所以千萬不要隨便把數據給別人。2020年是一個線上產品流行的新時代,在線購物、在線學習、在線醫療、電子銀行、電子產品開始擴張。購物、健身、看病、工作、會議、教學、招募、面試、採購、租賃或者購買物業、甚至觀看音樂會都可以在線完成。這個變化的時代是不可能停止的。尤其是新冠疫情迫使醫療保健系統採用遠程醫療和虛擬護理,醫療行業的變化是巨大的。

我們都知道醫療行業最大的問題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本。在全世界不平等的現象裏面,金融和醫療行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金融行業創造巨大的利潤,但是無法提供大量的就業。醫療行業不能有巨大的利潤,卻可以僱傭大量的人員。數字技術正幫助人們在患病之前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虛擬護理將成為門診和特快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徹底改變和顛覆這個需要大量人力的醫療保健行業。

而健康數據是黃金。到2025年,醫療保健的大數據市場預計將達到近700億美元,幾乎是2016年115億美元的六倍。因此數據挖掘的最終目的是透過所收集的信息量,以便建立更準確的數據,從而創造財富。誰能建立最準確的個人資料,誰就能更好地預測我們的消費者和客戶,誰就會在競爭中獲勝。數據淘金熱是未來的發展主線。

到2025年,醫療保健的大數據市場預計將達到近700億美元。(Unsplash)
到2025年,醫療保健的大數據市場預計將達到近700億美元。(Unsplash)

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與中國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密切相關。2020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超過9.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在線購物者為7.5億,在線支付用戶超過8億。快速和負擔得起的互聯網將中國的人口和市場轉化為數據紅利,最豐富的數據資源,為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在數據領域有着天生的優勢,中國人口多,中國人對隱私的保護比世界任何國家的民眾都要寬容。甚至為了紅包,也可以把數據送給別人。在香港,疫情當中4個人去餐廳吃飯,一定要掃二維碼,然後才能進去吃飯,很多人就是不掃。此外,中國的零售市場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就增長了3倍,從2009年的1.8億,到2019年的6億。當時的美國是4億,現在是5.5億,中國零售市場規模超過了美國。

數據經濟發展  十大注意事項

2021年,在數據經濟方面有10個發展需要特別注意,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商業新的機遇。

第一,採用先進的Covid-19測試和疫苗開發技術將引發藥物開發的革命性變化。這次新冠疫苗測試,不少是透過遠程測試、遠程諮詢來完成,這為未來新藥的開發提供了新路徑。

第二,非接觸式交付和運輸成為新常態。這個我太有感觸了,我到內地來隔離,在酒店登記時,所有的證件都透過一個箱子放進去,我這邊的門沒有鎖住,另一邊服務員就打不開,雙方沒有任何接觸。在隔離期間,門鈴一響,我一打開,我的外賣就到了,送飯上來的服務員我也從來沒見到過。類似的非接觸式,會是新常態。

第三,遠程工作和視頻會議的持續擴展。疫情剛開始時用Zoom視頻開會,大家很不習慣,現在很習慣了,為什麼?因為開會時你躲在鏡頭後面做自己的事也沒有人知道,現在大家更喜歡了,反而不想回到過去面對面的開會模式了。

第四,遠程醫療蓬勃發展。在香港上市的多家內地遠程醫療企業的股價過去一年節節上漲,如平安好醫生。數字醫院也開始在內地逐漸發展,京東方已經利用其數字科技建設了多家數字醫院。

VR和AR技術的進步會對未來的商業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Unsplash)
VR和AR技術的進步會對未來的商業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Unsplash)

第五,在線教育和在線學習成為教育系統的一部分。我知道在座的一些朋友還不習慣、不喜歡線上授課,但是隨着數字技術的發展愈來愈好,我們會慢慢地習慣。尤其是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的技術更加完善,在線學習的感覺就好像身在一個現實的環境裏面,VR和AR技術對教育行業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增強學生線上授課的體驗。

第六,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使用率會上升。VR與AR技術將使企業可以提供更好效果的在線購物、在線旅遊、在線活動、在線學習、在線醫療。在醫院裏,我們穿越已知傳播感染的區域時,AR工具會發出實時警告,提醒我們在公共場所觸摸門把時要洗手,或在感覺到我們不洗手就觸摸了臉部時會發出警報。VR和AR技術的進步會對未來的商業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與客戶、患者、同事、朋友和家人的互動和合作將超出我們的想像。人們不必在辦公室工作或見面,並輕鬆地進行遠程協作和互動。

第七,5G的基礎架構和新應用程序也會進一步發展。

第八,另外,人工智能、機器人、互聯網、工業製度化都會很快的發展。

第九,在西方,疫情期間,微型交通工具日益增長,在中國可能不怎麼明顯,在騎行當中,很多人使用平衡車,成為大城市年輕人上下班青睞的交通工具,在歐美市場愈來愈受歡迎。

第十,自動駕駛創新成為全球各國競相追逐的新趨勢,僅僅在中國,眾多的企業都紛紛擠入這一新領域,無人駕駛的時代指日可待。

數字人才是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最重要資源和關鍵動力。(Shutterstock)
數字人才是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最重要資源和關鍵動力。(Shutterstock)

中國數字經濟  沒有歷史包袱

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其是非常快速的。聯合國發布的《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顯示,中美兩國佔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的75%,全球物聯網支出的50%,雲計算市場的75%,全球70家最大數字平台公司市值的90%,所以中美兩國是數字經濟的領跑者。在數字經濟的絕對規模上,中國僅次於美國。根據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的報告,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5.8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GDP的36.2%,對GDP增長的貢獻67.7%。

但在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當中,歐美跟我們不一樣,歐美基本上經歷了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才進入數字化。而中國還沒有全面完成這一進程就開始接受數字化,這是一個很不同的發展路徑。所以,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裏面,我們確實佔據了優勢。

數字人才是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最重要資源和關鍵動力。中國面臨的挑戰是,中國需要具有數字技術和商管經驗的跨學科人才。中國在ICT行業的數字化人才比例高於歐美,但是歐美國家傳統產業的數字化人才比例高於中國。

數字化轉型正從營銷擴展到物流、製造和研發等產業鏈的上游。需求側和消費者的數字化轉型取決於互聯網用戶產生的數據紅利,供應方的數字化轉型則需要依賴精通行業和具有數字能力的人才,他們能夠收集、整合、分析上下游的應用數據。另外,中國的多數數字人才僅有數字技能,西方同行則有行業和商業技能及經驗。

「2021世界大勢與中國的挑戰」系列六之四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系列文章:

〈全球經濟版圖的地震與洗牌〉

〈全球供應鏈的擴張與本土化〉

〈全球金融市場趨勢與開放〉

劉寧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