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上月公布2016年住戶收入分布狀況,反映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是0.539,只是略高於2011年的0.537。然而,當納入除稅及福利轉移後,堅尼系數由2011年的0.475輕微降至2016年的0.473。從今次政府統計處的收入調查來看,雖然住戶收入差距大致保持不變,但整體住戶收入分布,仍然處於相當不均的狀態,林鄭政府需要加倍努力解決這個長期困擾香港社會的重要議題。
分析或誤導政府
不少經濟分析員採用收入差距來展示社會的貧富懸殊程度,但收入不能準確量度財富(或資產),因此,利用住戶收入分布來顯示貧富懸殊,極有可能變為誤導政府在制訂解決貧富不均政策時的力度和方向。
自2000年開始,瑞信研究所(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每年均公布《環球財富報告》(Global Wealth Report),2014年的報告就指出,在眾多發達經濟體,香港、瑞士和美國是釐定為全球財富懸殊最嚴重的地方;在這三個地方,最富有的10%家庭佔國家總財富百分比分別是77.5%、71.9%和74.6%,若以最富有的1%家庭計算,其百分比分別是52.6%、30.9%和38.4%。
香港最富有的1%家庭竟然佔去香港超過一半的財富,這種情況正好反映特區政府在過去多年沒有盡力改善本地貧富懸殊的情況,最終令這社會問題愈來愈嚴重。
本地最富有的1%家庭佔香港總財富過去十多年持續上升,由2000年的35.4%增加至2014年的52.6%,而顯示財富差距的堅尼系數則在過去七年(2010至2016年)均維持在0.8以上;2016年的數字為0.856,較政府統計處採用家庭收入分布所錄得的堅尼系數0.539高得多,顯示一旦納入資產或財富於政府計算中,香港的貧富懸殊程度遠較官方所公布嚴重。
不患寡而患不均
香港的貧富不均問題已到達極度危險階段,從《福布斯》雜誌公布2017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頭七位富豪的財富均與地產行業有關,其財富合共高達9,560億港元,約佔2016年香港GDP三成七。財富高度集中於幾個老牌家族身上,明顯反映這班所謂“Old Money”對香港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他們與政府的緊密關係,更可能成為政府制訂公共政策的考慮點,對中長期社會發展肯定造成障礙。
《論語》中孔子有一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長期的貧富不均會對社會流動造成嚴重影響,並形成惡性循環──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但歷史告訴大家,這循環是不可以永久持續,最終結果是社會出現大量怨氣,當這股怨氣升至沸點時,即使政府果斷出手解決貧富不均,一切可能已經太遲了。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