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拜登峇里島會晤 釋出什麼信號?

《紐約時報》分析文章認為,拜登和習近平似乎都急於淡化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走向對抗的看法,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告訴記者,他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行動並非「迫在眉睫」。

中美元首印尼峇里島會面,為兩國緊張關係降溫,周二(11月15日)恒生指數升超過700點,企穩在18000點收市。究竟習近平與拜登近3小時的會晤,釋出了什麼信號?中美關係是否便可以「雨過天青」?不妨從中美雙方各自公布的信息找到端倪。

中美博弈將從太平洋擴展至全球?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公布,會晤期間,習近平說:「中美關係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雙方應該正確看待對方內外政策和戰略意圖,確立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調。」

有內地網民一針見血指出,上次習近平說的是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美兩國,這次說的是「寬廣的地球」。有人擔心,中美博弈將從太平洋擴展至全球。

習近平出席G20領導人峰會,並發表講話。(亞新社)
習近平出席G20領導人峰會,並發表講話。(亞新社)

台灣問題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習近平又說,遵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中美雙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對抗衝突的關鍵,也是中美關係最重要的防護和安全網。最關鍵的是「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國的內政」。換言之,習近平重申,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不能作為美國的談判條件!

習近平指出:「打貿易戰、科技戰,人為『築牆設壘』,強推『脫鈎斷鍊』,完全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只會損人不利己。」對此,拜登避而不談,只是重申「一個穩定和發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

拜登重申美方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鈎」。(亞新社)
拜登重申美方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鈎」。(亞新社)

兩國關係長期博弈本質未變

美國之音(VoA)引述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美國企業研究所非常駐資深研究員米高·貝克利(Michael Beckley)表示,拜登和習近平峇里島會晤後,美中關係可望「從谷底翻身」,緊張關係也可能短期緩和,但兩國關係長期的衝突本質不可能改善。

伯克萊認為,「造成美中兩國分歧的因素都是結構性的,包括地緣政治、國內政經相關的本質。所以,這次會可以避免緊張關係不必要的升溫,但不會解決根本的利益衝突」。

《紐約時報》的分析文章也認為,拜登和習近平似乎都急於淡化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走向對抗的看法,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告訴記者,他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行動並非「迫在眉睫」。

《紐約時報》指出,儘管雙方經過會面,仍沒有在爭議最大的分歧上找到共同點,但拜登和習近平取得了一些共識,包括同意重啟近幾個月來暫停的氣候談判,這可能是避免災難性全球暖化努力邁出的一步。兩人又承諾繼續努力,讓華盛頓的內閣級官員與北京對應官員更頻繁地舉行會面。另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亦計劃跟進中美元首的會晤結果,在明年初訪華。

總的來說,習近平和拜登峇里島的會晤,短期可使「走向對抗」的中美關係「緩一緩」,但兩個大國根本的利益衝突則不會解決。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