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今訪美 分析指難有突破 會面已是成果

儘管外界對中美領導人會面不存厚望,但外交政策網站評論文章認為,雙方仍有可能在四個領域取得一些進展。首先是中國出口的芬太尼、就監管人工智能技術展開對話,重啟軍事溝通渠道,以及對華先進技術的出口禁制。

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專機抵達美國舊金山,將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晤,並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3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根據白宮公開的日程,拜登與習近平將於香港時間16日凌晨2時45分會面。

當習近平的國航專機降落美國舊金山機場時,在場接待中方領導人的美國官員包括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和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

隨後,習近平乘坐中國紅旗專用轎車離開機場前往舊金山,正式展開為期四天的訪美之旅,他於當地時間15日上午先與拜登會面,下午出席APEC論壇年度高峰會,當晚出席與美國商界翹楚的晚宴。

在習近平抵達美國之前,數百名手持中國國旗的示威者早已聚集在中國代表團下榻的飯店外,其中大部分是親中國。(Shutterstock)
在習近平抵達美國之前,數百名手持中國國旗的示威者早已聚集在中國代表團下榻的飯店外,其中大部分是親中國。(Shutterstock)

親中反中示威者齊聚APEC會場

在習近平抵達美國之前,數百名手持中國國旗的示威者早已聚集在中國代表團下榻的酒店外,其中大部分是親中國,但預計APEC峰會開幕日,會場附近將舉行更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其中包括西藏、香港和穆斯林維吾爾人政策的人權組織。

去年11月峇里島G20峰會期間兩人曾進行3小時閉門會談,是總統拜登上任後的首個習拜會。今次中方希望會晤時間較上次長,而且要求美方代表在會談期間保持微笑,希望突顯習拜會的友好氣氛及雙方對會面的重視。

儘管美方事前放風今次會面不會有聯合聲明,但分析家指出,習拜能夠會面本身已是難得的成果,它暫時緩解外界對中美關係破局的擔憂。

自2017年4月習近平在佛羅里達州與當任共和黨總統特朗普會面後,6年過去,民主黨總統拜登上台,中美關係依然沒有改善,無論台海、南海、印太地區等局勢,處處都見中美大國博弈的影子。華盛頓指稱,北京正在破壞亞太地區的穩定,希望與北京恢復正常的溝通渠道,尤其是軍事管道,以避免不必要的擦槍走火。

布林肯強調區內經濟體有自由選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向APEC 21個成員國的部長發表講話,強調美國相信「一個經濟體可以自由選擇自己道路的地區……在這裏,貨物、思想和人員可以合法且自由地流動。」

布林肯沒有提到中國的名字,但他講話呼應了美國近年對中國激進外交的批評。美方指責中國霸凌印太地區的小國,並試圖破壞美國及其盟友所謂的「基於規則」的秩序。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與布林肯一起主持APEC部長級會議開幕儀式,一向對華鷹派的她指出,亞太地區正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供應鏈脆弱,氣候危機日益惡化。

芬太尼原材料本身不是毒品,但出口往墨西哥制成毒品後,便構成美國重大的濫藥禍害,成為美國人最關注的問題之一。(Shutterstock)
芬太尼原材料本身不是毒品,但出口往墨西哥制成毒品後,便構成美國重大的濫藥禍害,成為美國人最關注的問題之一。(Shutterstock)

隨着中美兩國經濟和軍事競爭日益加劇,拜登表示,美國已積極推動一些關鍵供應鏈從中國「去風險」,但他重申美國不願與中國脫鈎,希望改善雙方經濟關係。

拜登希望向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保證,美國不會尋求完全的經濟脫鈎。此前美國的合作夥伴與盟友對中美關係破局感到非常憂慮,認為會令全球經濟嚴重失衡。

儘管外界對中美領導人會面不存厚望,但外交政策網站評論文章認為,雙方仍有可能在4個領域取得一些進展。首先是中國出口的芬太尼、就監管人工智能技術展開對話,重啟軍事溝通渠道,以及對華先進技術的出口禁制。

芬太尼成美國重大的濫藥禍害

芬太尼是一種濃度比嗎啡高100倍的合成類藥物,並成為18歲至45歲美國人致死的主因,美方認為芬太尼原材料產自中國,這種原材料本身不是毒品,但出口往墨西哥製成毒品後,便構成美國重大的濫藥禍害,芬太尼幾乎佔據各大媒體的頭版,成為美國人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美方希望取得中方承諾,停止兩國在無人機等自主武器中使用人工智能,雖然這類承諾被認為很難實現,但可以為相關技術監管合作舖平道路。

至於重啟軍事溝通渠道,是今次拜登眼中兩人會面的首要任務。據悉,台灣曾私底下懇求美方重申對保衛台灣的決心,但美方傾向不願高調表態,只會低調向中方表達立場。而中國外交部此前亦明確表示,不會在某些「重大問題」上讓步,比如台灣問題以及其在南中國海的軍事擴張。最後,就有關取消對華先進技術出口的禁制,中美雙方或許可以取得某程度的進展。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