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欄就香港管弦樂團金禧音樂會的節目及指揮安排提出意見。其實音樂會本身也跟期望落差甚大。
首先是場刊內容,竟然沒有一篇為50誌慶的文章。內附小冊刊載《合唱幻想曲》中、德、英文歌詞,但介紹樂團和樂團成員資料與主場刊一樣。珍貴的資源,為何浪費於重複資料?
筆者出席1月13日的音樂會,即第二場演出。進場首先留意到的,是場刊放在桌面上任由領取,而非放在座位上。此安排意味入座率不高。這是很意外的。音樂廳內也沒有任何布條、橫額標誌團慶,感覺冷清。
但最為意外的,是樂團多位首席的缺席,五個弦樂聲部只有第二小提琴、低音大提琴首席出席。管樂聲部方面,上半場序曲和合唱曲更只有單簧管首席在場,其他全部缺席。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團慶?
在所有缺席的首席當中,最突兀的無疑是身為樂團首席的王敬。作為一團之首,他本應率領樂團樂師為誌慶音樂會領奏,尤其是《合唱幻想曲》有一段小提琴獨奏,最適合讓尊貴的首席炫技一番。結果這段獨奏,以及開場帶領樂團調音的榮譽,由第一副首席梁建楓代領。
樂團首席這個位置的重要性僅次於音樂總監。王敬也是現任總監梵志登2012年上任時從美國達拉斯請來香港的。當時的任命引起議論,因為原來首席尤一弓(Igor Yuzefovich)無論琴藝、品格都出色,他更可能是樂團歷來第一位由全團一人一票獲任命的。筆者為他離團找樂團行政總裁談。所得到的回覆是,新任總監有權任命自己的首席。不久尤一弓成為新加坡交響樂團首席,現在更是英國BBC交響樂團首席。
樂師固然有權請假,但行政部門為何全部放行似乎更是問題所在。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