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於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首奪冠軍,參賽團隊接受本社專訪,暢談得獎感言及致勝關鍵,更分享過程中的喜與樂。
上屆參與腹有詩書比賽奪得季軍,已有信心以更強姿態再戰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今年終於擊敗眾多強校,奪得冠軍。一路走來絕不容易,團隊在比賽過程中經歷落後、追回,甚至在總決賽中因出現失誤而被扣分,但最終一步一步登上皇者寶座。背後除了學生用功學習與強大的心理質素,還有賴老師的教導與家長們的支持,成就了這支冠軍隊伍。
不死記硬背 學懂活學活用
腹有詩書的比賽指定篇章眾多,題目除了考核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外,更涉及歷史與文化,對於小學生而言頗具難度。而網上學習平台的興起,更成為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學們提及逢星期五的課後網上學習能幫助他們預備是次比賽,何明欣老師稱該課後班在比賽前已定期舉行,「剛開始會教導他們中國歷史常識,讓同學有一個時空背景的框架,會更容易理解篇章內容。同時也會教授一些文學常識,以及《詩經》、《楚辭》、《史記》及部分第一、二屆比賽的篇章。有了範圍後便集中火力,深入地鑽研指定篇章。」
陳偉光老師指自己亦設有獎勵制度,「背熟篇章可以收集老師簽名,然後換領獎品,這亦是最終挑選隊伍成員的準則之一。」步泓銓同學也認同此舉能激發隊員們學習的動力。加上每次課堂測驗,除了鞏固學生對已學習知識的記憶,亦會與同學在線上線下模擬搶答過程,為此甚至按壞了為練習準備的搶答機。在線下練習時,潘昊明同學與王馫同學表示會在小息時互相抽問,鞏固知識,而每場比賽後,老師更會認真地與同學進行檢討,以學習他人之長,補己之不足。
黎可欣校長也讚賞老師的專業,「不單止要讓學生認識篇章表面的意思,還要讓他們透徹了解內裏的主旨、情意、寫作手法、背景等。過程中老師要設計極多問題,在課餘時間無私付出、耐心教導,才能令學生們活學活用。」李維霖媽媽則感謝老師用心教導,「小學的科目沒有中國歷史和文化科,而老師在課後準備了很多資料教導同學。最初學生接觸時都有擔憂,但老師告訴他們可以分部學習,逐步吸收。」兩位老師細心的準備使同學們有很大得著。張雨晴同學指比賽加深了她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強化了自己的心理質素;劉子恒同學亦認為參加比賽對自己日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即使不是在比賽隊伍中的同學,對學習中國語文與文化的興趣亦相當濃厚,這歸根於學校的校本課程。黎可欣校長指學校早已設計校本古典詩文課程,多年來為學生奠定古詩文基礎,「學習中國文學作品的原因,是這些經典能流傳至今,一定有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表情表得好,達意達得妙,就是文學,因此學習文學作品,必定能提升同學表情達意的能力。」良好的根基與濃厚的學習氛圍,也是成功的一部分。
懂得將詩詞歌賦融會貫通用於日常生活,是這次比賽最大目標,而這群學生也做得很好。何明欣老師表示:「有一次我們輸了另一場比賽,我以《題烏江亭》安慰學生,鼓勵大家捲土重來。」何明欣老師運用詩詞表達心情,從而讓同學了解自己的感受,此舉亦令同學得益。其中葉謀煊同學將從篇章中學到的平仄聲調,運用在班上水運會標語創作中。王馫同學家長則提到,老師教導方法與自己在學時有所不同,是一種更深入的探討,並非蜻蜓點水。同學表示:「老師將中國文學與歷史融會貫通,而非單純的背誦與默寫,並且會解釋詩人在怎樣的環境中寫下作品,介紹他們的成長背景與人生經歷。」、「有些字我們從來沒去思考是什麼意思,例如『病入膏肓』,只知是解作病得很嚴重,但不會問『膏肓』是什麼意思。但老師會給我們解釋,並會反復考核,讓我記憶猶新。」種種例子都在說明,即使是小學生,也能讀懂古文,明白其內裏的深意。
大將之風顯淡定 無懼任何變化
對於同學能夠奪得冠軍,黎可欣校長認為是視乎當時同學的發揮,還有一些臨場因素,如對題目熟識程度、同學的心理質素與即場反應,也很重要。校長亦對同學不斷進步感到欣喜,「從第一年晉身六強,第二年更經歷了復活賽後獲季軍,榮幸今屆奪得冠軍,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歷,讓學生學懂學習是一個進程,而不是一蹴而就。」被問及對於今年比賽前有否訂立什麼目標時,陳偉光老師指並沒有特定要求,「正如文社長所言,能夠晉身總決賽已是進士級別,而我認為他們晉身決賽已經贏了。凡能進入總決賽的學校,實力都很強,因此無論奪得什麼名次,只要盡了最大努力,把所學表現出來,已很足夠。」而何明欣老師亦經常提醒同學要看重成長經驗,「因為同學在學校或家庭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保護,當真正面對挑戰時,要學懂跨越心理障礙,這亦是整個比賽的最大得着。」陳老師參與這個比賽還有意外收穫,就是同學的傳承心態,「師兄師姐都有到現場觀賽及打氣、鼓勵扶持。同學由當初的智囊團到出賽隊員,再到隊長,畢業後亦回來幫忙準備。」可見同學之間團結一致,向同一目標共同進發。
奪冠從來都不是易事,聖公會聖彼得小學的闖關過程也遇上不少驚險。其中總決賽與準決賽最令同學印象深刻。步泓銓同學表示雖然自己是第二次參加比賽,但仍感到十分緊張。「始終擔任隊長是有些不同,有時要安慰壓力大的隊員,也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步同學亦感謝一眾隊友,說:「參賽時,自己心理質素屬一般,慶幸有隊友鼓勵。」在總決賽開始時,他因出錯被扣分,被問到有沒有影響心情?他指也沒有太害怕,「不要害怕分數落後,因為搶到一題是一題,贏到一題是一題,抱着這心態會更輕鬆。」小小年紀就能明白平常心的重要,也有賴老師的教導。何明欣老師指同學的思考角度有所轉變,「原本同學會怕答錯,不敢冒險,但我對他們說,落後時要更進取地追回分數。經過不同比賽,心理質素逐漸提升,他們在總決賽中也更有自信。」王馫同學則感謝何老師推薦自己參與是次比賽,讓她有機會學習更多知識。黎可欣校長亦表示自己觀賽時也替同學緊張,但看見他們在台上淡定自如,甚有大將之風,令她十分欣慰。
欣喜學生蛻變 成就更好的自己
腹有詩書比賽強度不能輕視,想要在眾多強校中突圍而出,除了需要有知識儲備,還要具備強大的心理質素。陳偉光老師很欣賞同學們的堅毅,「三年來,我們首兩屆都敗給英華,這屆總決賽再次面對英華時,的確有種屢敗屢戰的精神。我們知道他們厲害,就更要有迎難而上的決心。過程中同學很有耐性地修正自己的錯誤,不畏挫折,努力學習,能看見他們的努力與不斷進步,深感欣慰。」屢敗屢戰磨練出非一般的意志,陳偉光老師當時也以一個比喻鼓勵學生,「即使現在未能勝出,但你已經出現在別人的倒後鏡中。」鼓勵同學永不言棄,遇強愈強。
同學們亦在過程中學懂了「識英雄重英雄」,及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時間。步泓銓媽媽表示,步同學與她分享自己在第二屆對上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的經歷,「當時對方的分數落後,但在搶答環節中,就算答錯了也勇敢地搶答,那份堅持不懈的勇氣,值得欣賞。」媽媽表示孩子懂得欣賞對手,令她倍感欣慰。潘昊明媽媽則欣賞潘同學的認真與堅持,「其實在比賽過程中,他還要參加其他活動,當時我有跟他討論不如放棄這次比賽。但他很想參加,最終有志者事竟成,團隊能取得好成績,我也很欣賞他們,替他們高興。」而李維霖媽媽亦欣賞同學能在比賽中發揮水準。潘昊明同學感激家長的支持,「有時更會陪伴我們背誦篇章,叫我感動。」
經歷了三屆比賽,除了學生獲益良多,對於老師而言也獲得不少啟發。特別是對於學生的潛能,陳偉光老師表示,千萬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不應為他們設限。「今年比賽範圍中的《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之一,是中學文憑試的範圍,證明學生只要肯努力,也可以吸收古文精義。只要同學們有興趣,這些看似困難的文章,他們也能倒背如流,活學活用。」黎可欣校長亦指,這些篇章是作者有感而發所寫,反而是最貼近生活、真情實感的文章,所以學生們學習時是樂在其中。
李維霖同學雖指萬事起頭難,以為自己背不完篇章,「但只要踏出第一步,不斷嘗試,也可把文章背熟。」而葉謀煊媽媽則表示,看到了同學們愈來愈自律,「原本他已喜歡文學歷史,參加比賽後,我不用督促,他自己自動自覺地溫習篇章。」葉同學最想多謝的人是自己,「感謝當時的自己努力溫習,了解更多關於中國文化的知識!」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參賽三載,成績一年比一年好,已建立中國文化的傳承系統,學生文學與歷史知識與日俱增,梯隊已為第四屆參賽備戰,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