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視野:一米高度的城市生活

我們期待香港能夠變成一個為所有市民提供溫馨、安全和包容環境的家──一個從每個孩子的眼睛看過去,都是充滿奇妙和可能性的地方。

在一次和老友的對話中,彼此追溯了童年的點點滴滴。他憶述了從孩子眼中的都市景象──那是一個巨人的迷宮,每個轉角和設施都似乎專為成人設計,而未有顧及那些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朋友。繁忙的交通、高聳的門把,乃至於那些過高的洗手盆,都讓小小探險家們卻步,望而不及。這樣的回憶令人反思,我們的城市是否有考慮到了那些從一米高度探索世界的小居民?

亦正因如此,自1996年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便致力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倡議」。兒童友好城市,顧名思義,是適合孩子居住的城市;其公共服務、空間、交通等各方面都照顧到兒童的需求,並讓兒童參與建設社區,確保他們的聲音受聆聽和尊重。研究指出,讓兒童充分融入社區有助於增強他們的效能感和自信心,並提供社交互動的機會,從而有效提高其社會心理健康,讓兒童有機會創造對他們可用的空間,也有助於提高身體健康。兒童友好城市是《兒童權利公約》在社區上的實踐,對保護孩子茁壯成長至18歲,健康度過生命中的首7000日至為重要。

兒童友好城市倡議至今已獲全球逾3000個城市的參與。此外,中國亦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之中,目前有54個大陸城市正在進行相關建設。

將兒童友好城市引入香港

為了在本港社區展開兒童友好城市的討論,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早前舉辦「從兒童視角出發 共建兒童友好城市」圓桌會議。活動邀請兒童及青少年分享他們眼中的城市藍圖,更雲集政府官員、政策制定者、教育界及社福界代表,集思廣益,一同探討香港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潛力及方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兒童作為當事人,對自己的需求固然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他們就建設社區抒發己見,指出成年人或會忽視的觀點,正正體現了兒童聲音的力量;與其他嘉賓的切磋交流,亦盡顯兒童參與的精神。這場活動將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引入香港,相信不單為促進本地兒童權利帶來了新機遇,亦為城市的發展規劃提供了新方向。

城市和交通政策專家恩裏克·潘納羅薩曾説道:「如果我們能為孩子們建設一個成功的城市,那麽我們就為所有人建設了一個成功的城市。」兒童對城市空間的使用,反映了社區中弱勢群體的共同需要,當中包括殘疾人士和老年人的需求。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意義不僅在於守護下一代的成長,也在於促進社會多元共融、可持續發展、以至整體市民的生活素質。

UNICEF HK的努力不會止步,我們將繼續在香港推動兒童友好城市的願景,以確保這座城市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將孩子的視角和需求放在心上。我們期待在這個過程中,香港能夠變成一個為所有市民提供溫馨、安全和包容環境的家──一個從每個孩子的眼睛看過去,都是充滿奇妙和可能性的地方。

陳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