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文化界限的學習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生離開自己的圈子,走進陌生的群體,親身體驗其他文化,成為近年教育界的新趨勢。但是,學校應如何設計交流活動呢?

世界正走向全球化,但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仍然很大,族群之間互不了解,會引發彼此之間的不安感,容易引發誤會及矛盾,這是世界走向全球化要面對的挑戰。學校作為培育新世代的地方,如何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民族、了解文化差異、尊重不同文化,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生離開自己的圈子,走進陌生的群體,親身體驗其他文化,成為近年教育界的新趨勢。香港教育局近年亦大量投放資源,設立全方位學習津貼等,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多資助參與本地、內地及海外考察交流。但是,學校應如何設計交流活動呢?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呢?讓我透過本校的經驗,分享一下不同層次的文化交流及境外學習活動。

跨宗教文化體驗

宗教是民族之間出現矛盾的一大原因。在香港,教會學校佔了學校很大的比例,很多學生對基督信仰有一定的接納,但對其他宗教則了解不多,容易產生誤解。本校是基督教學校,過去一直推行基督教教育,甚少讓學生在校內涉獵其他宗教。近年本校引入新安排,希望可以教導學生對其他宗教有基本了解,學習尊重不同的宗教及信仰群體。本校在全方位學習日,組織全體中一學生走訪不同宗教場所,包括佛教寺、道教仙館、印度教協會、清真寺、猶太教會堂、天主教座堂等,讓學生親身與不同的信仰群體接觸,直接聆聽不同宗教的人士解說他們宗教禮儀背後的意義,了解不同宗教的信仰觀念。參觀完畢後,老師回校再在課堂內與學生反思活動中的體驗,引導學習尊重不同的宗教傳統。

不同層次的境外學習

要讓學生認識不同民族的文化,帶領他們往外地考察交流是最實際的方法。近年來,大部分學校也有籌辦境外考察,讓學生了解外地文化,拓展視野。早期的境外活動,往往也是由校外機構或老師主導,學生雖可踏足異地,但學習模式被動,真正文化交流不多,行程以參觀名勝為主,不能深入了解異地文化,所學的大部分也是二手知識。

有見及此,本校以新方式籌辦境外學習活動,由老師主導改為學生主導。學生需要分組就行程預先搜尋資料,閱讀當地文化,自行安排行程,抵埗時由學生帶領,隨團的領隊老師變為跟隨者及支援者。到達景點時,由各組學生負責導賞及解說,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變為主動的學習者。既然由學生主導,如行程中遇上各種困難,也由學生嘗試直接與當地的人溝通,尋求當地人士的協助以解決困難,這逼使學生更深入了解異地文化,更直接與當地的人士接觸,親身體驗外國人的溝通方式及生活文化。

除此之外,我們亦期望透過境外學習活動,讓學生與不同民族的人一起生活,與外國朋友一同學習,結識不同國家的朋友。近年,本校幾次組織學生遠赴韓國參與世界青年領袖夏令營,我們先與當地大學洽商,確保學生在當地可以結識不同國籍的參加者,而且在編配大學宿舍房間時,特意安排不同國家的參加者同住,讓他們由生活層面開始交流認識,然後一起參加學習活動,打破學生自己的小圈子,透過這些活動,逼使他們融入異族文化。境外學習是體驗式學習的一種,我們必須將重點放於學生的學習經歷,到訪什麼景點並不重要,旅程中接觸什麼人才是重點。我們要定位準確,不要讓交流變為旅遊活動。

國際交換生計劃

要認識異國文化,除了遠赴外地考察,我們還可以透過接待國際交換生將外國同學帶入校園,讓全校學生參與跨文化學習。本校六年前成為了AFS國際交換生的接待學校,每年也接待國際交換生於學校交流一年,至今我們已接待過德國、意大利、匈牙利及俄羅斯的交換生多名。

當初成為接待學校時,無論老師、同學也十分緊張,有一連串的疑問:究竟課室內有外國學生一起上課的情形是怎樣的?師生不懂德語、俄語,如何與對方溝通?我們要英語上課嗎?我們要派人替他翻譯嗎?考試應如何安排?……但當交換生每一天在學校與師生一起生活,這些疑問逐漸解決。我們發現不少學生對外國同學很好奇,很多學生願意主動與外國同學交朋友,認識他們的飲食習慣,一起參加課外活動,學生的國際視野擴闊了,對異國文化的了解也多了。跨過了恐懼後,近年更開始有學生表示渴望自己班內會有國際交換生呢!

在接待交換生之外,我們也希望鼓勵學生自己做國際交換生。本校學生較多來自基層家庭,連出國旅遊的經驗也不多,要有跳出香港到海外做交換生的勇氣,談何容易。但透過在校園內接觸國際交換生,他們明白到要融入異地文化並非想像中困難,漸漸開始多學生有勇氣隻身走出去,申請做交換生到異地學習體驗。自本校接待交換生開始,已有15位學生透過AFS或「原來我都得架」獎學金計劃成為國際交換生,分別前往美國、意大利、法國、匈牙利、阿根廷、拉脫維亞、芬蘭生活一個學年,學習當地語言,寄宿當地家庭,深入體驗異地文化,真真正正與融入異族當中。【國際文化交流(AFS)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組織,他們認為民族間互不了解是引發戰爭的原因之一,希望透過交換生計劃,讓年青人在學生階段有機會置身於異國文化,在異族群體中生活及學習,化解族群之間的誤解,為世界和平付出一點努力。】

這兩年,社會矛盾衝突愈趨頻繁,群體之間的誤解加深,更突顯學校教育在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族群及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今日,讓學生學習跨越文化界限應該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讓我們一起努力。

李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