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後續發展,要視乎哪一方先支持不住,主動求和。上周媒體曾傳出中美短期內或會重開談判,但中方發言人隨即澄清絕無此事。哪一方先讓步,就意味着要接受對方開出的條件,而條件當然是對勝方有利。
貿易戰還沒有休兵迹象,但美國商務部上周六宣布,解除對中興的禁售令。美方聲明稱,中興已提交4億美元保證金、繳交了10億美元罰款,並撤換所有董事局成員和高層管理人員。此外,美方會密切監察中興有沒有遵守美國法律及法規。
中興的風波,被視為中美貿易戰其中一個戰場。事發經過是美國指中興出口產品到北韓及伊朗,違反制裁禁令,決定向中興發出長達7年的出口禁令,禁止中興向美國採購零部件。
王牌企業接受外國進駐 何異於投降?
最後,中興在繳付罰金、改組董事局和高層管理人員之後,終於可以恢復業務。但其實中興還要接受另一條件,就是接納美國商務部的工業與安全局(BIS)在未來10年派遣一支特別團隊進駐中興,監督中興執行協議的情况。據說這是BIS有史以來採取的最嚴苛的監督措施。
對內地來說,一家王牌企業要接受外國政府派員進駐監督,等於企業的策略、營運、發展計劃等都暴露於美方眼皮底下,這何異於「喪權辱國」的投降?
美國提出的條件嚴苛,有評論認為中國政府不如乾脆勒令中興結業,徹底重組、重新出發,總比任由美方宰割要好!而且中興作為國家龍頭企業,總會承擔某些特殊任務,受美方嚴密監控,中興其實再難有作為,何不乾脆從頭再來?
很明顯,要從頭再來固然要付沉重代價(中興是上市公司,如果結業引起震動太大、觸動的利益持份者太多),而且儘管是一家新公司,如果生產的仍是中興手機等產品,依舊要依賴美國生產的芯片及其他零件。換言之,只要美國仍然握住芯片等核心技術這條生命線,中國企業是難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中美貿易到底誰靠誰?
形勢比人強,在科技領域上內地要靠美國,就只能讓步,接受美方開出的條件。那麼,當前的貿易戰又如何?中美之間的貿易到底是誰靠誰?
中國商務部在今年5月初發表了一篇《中美貿易惠及兩國人民》的專欄文章,指「中美產業互補性強,美國已經成為中國許多產品重要的海外市場」;然而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為加工貿易,在此種貿易模式下,「中國企業處於加工組裝等價值鏈中低端環節,美國企業則掌握了產品設計、核心零部件製造、運儲和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從中獲得絕大部分利潤」。
而據美方統計,中國是美國除北美之外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2017年美國對中國出口比2001年增長578%,遠高於同期美國對全球出口112%的增幅。中國已成為美國許多產品的重要海外市場,目前中國是美國飛機、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汽車、集成電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出口的62%大豆、17%汽車、15%集成電路、14%棉花銷往中國,波音生產的客機約四分之一銷售給內地。
如此看來,中美貿易雖然不平衡,中國對美貿易獲逾3000億美元盈餘,但雙方是在各取所需、互得其利的情况下貿易。而在談判過程中,中國承諾增購2000億美元貨物,但不為美國接受。
說過了──美國不滿的不光是對華貿易赤字,而是科技產品貿易。如果美國開綠燈,中國願意大手購買。在科技貿易方面,中國肯定是有求於美國,中興事件中方完全答應美國要求,就是最佳明證。
據美國的301調查報告指稱,「中國取代全球產業領導者(包括美國公司),以實現全球市場支配地位,已經是中國政府的明確政策目標」。在301調查報告內,美國顯然對中國的產業戰略非常熟悉,報告內分析了「中國製造2025」、《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很明顯,美國高度關注中國在這些範疇對美國的威脅。
聚焦科技貿易談判 雙方有下台階
當前中美貿易戰主戰場是在科技,涉及的是科技產品出口、知識產權、科技人才等,而非一般的農產品、商品和工業產品貿易。後者的互補互利關係非常穩定,中美各取所需,即使有爭拗的話,要如何處理,雙方都有豐富經驗。但創新科技則是新興課題,也是中國要力追美國的主打項目,301調查針對的幾乎都是創新科技,傳統貿易提及的少之又少。
正因為在創新科技領域仍未及美國,中國願意接受美方加諸中興的苛刻條件。中美貿易戰的後續發展,我認為會轉移集中在創新科技和知識產權,雙方就這個課題重開談判。對美方來說,這是它要捍衛利益的主戰場;對中方來說,最需要輸入的美國貨是科技產品,這方面中國有談判的意願,也有讓步的空間。
把貿易赤字和科技議題分開,雙方聚焦開展科技貿易談判,可以避開「貿易戰」誰先「投降」的敏感話題,大家都有下台階。
科技貿易戰 將非常激烈
大部分評論都認為美國在科技領域領先中國,但路透社在今年4月發表的文章Trade war or not, China is closing the gap on U.S. in technology IP race,指出從專利註冊上,中國已取代日本第二的位置,科研經費、人才培訓上也力逼美國。《華盛頓郵報》在今年6月3日則刊文China increasingly challenges American dominance of science,指美國因收緊移民政策和縮減研究經費,令很多科研工作「遷往」中國設立實驗室,在北京現有30個研究果蠅的實驗室(drosophila laboratories),科研人員定期會面,其「盛况」已超過美國科研重鎮波士頓和三藩市。美國為了力保霸主地位,不容中國挑戰,以科技為中心的貿易戰,將會打得非常激烈。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