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的投資回報,近年由於得到學界和業界的合作,加上數據收集上得到機構的支持,至少在美國這個最大的市場上,回報的計算現在有了較統一口徑,尤其是「公開市場等值法」(PME)的使用,令私募的投資者,可以獲得直觀上與「大市比較」這種有參照點的回報率。
三線定贏輸
附圖有3條曲線,上半部兩條線(參考左側縱軸),分別代表併購或買斷基金,以及風險投資基金按發起年份劃分的PME。例如1987年年份的併購基金的平均PME為1.31,這意味着在該年份發起的基金整個生命周期內,它將以31%的優勢擊敗標準普爾500指數;對該基金進行100美元的投資,將比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投資多出31美元。然而,同一年份(1987年)如向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平均的PME僅為0.91,對風險投資基金的100美元投資將比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投資回報少9美元。
下半部是讓併購除以風投基金而得的一個百分比曲線,數字如果是1,表明併購的PME和風險投資的是相同的;如高於1,就表明平均而言併購的PME戰勝了風險資本的,如此類推。到期末的2015年,併購對風投的PME折扣為0.95,表明風投的PME比併購佔優,跑贏大概5%;可是,如計32年來總和的話,併購就較為優勝,其總和高出風投約25%。
年份的考驗
因為是按發行年份,而私募合夥企業有效期一般為8至10年,基金經理還可以根據情況延長1至3年,因此,我們通常不會顯示「去年」的資料。如在2022年的話,一般人會以為2021是最新最有用的數據,但因為年期短的基金往往深陷「J」曲線,因此年期短的基金的早年業績有誤導性。
所以,以這組2022年3月的數據看,我們看到2015年年份的風投的PME為很亮的的1.3倍,而買斷也有不錯的1.09倍。即是謂,基金在2015年發起,16年至18年投資,19年開始有退出,21年起步入艱難期;可以説2014至15年年份的私募基金,享受了QE盛宴下遍地獨角獸的最後一道菜。之後的日子,不管募集、投資還是退出,基金都有一定的挑戰。
與年份酒不一樣,私募的年份和業績,事後只可羡慕或惋惜。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