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銀風波 引初創泡沫爆破隱憂

當前矽谷銀行倒閉已敲響警鐘,互聯網泡沫爆破事件前車可鑑,引發初創和創投市場潛伏「初創泡沫爆破」風險的隱憂,窒礙創科產業發展。

矽谷銀行(SVB)是美國第16大銀行,它於上月暴露巨額虧損,之後爆發客戶信心危機遭擠提,以至於48小時內宣布倒閉,震驚全球,令人擔心事件會引發另一輪金融危機。由於許多矽谷銀行的存戶皆是美國矽谷的科創公司,因此筆者及其他從事創科創業的工作者都非常關注事件,並在課堂上與學生深入討論,希望能從失敗中學習,避免日後同類事件重蹈覆轍。

加息致資金潮退卻 引發連鎖效應

在美國加息周期下,低利率時代的「資金盛宴」已經過去,當資金浪潮退卻、創投資本乾涸、科技股股價被打回原形下,科技公司客戶紛紛提走現金,令銀行存款低於預期,並出現流動性問題;為此,矽谷銀行決定出售其手中價值高達22.5億美元的債券,但由於美國聯儲局多次加息,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場疲弱,債券銷售使矽谷銀行錄得巨額虧損,令其財政狀況雪上加霜,流動資金更加短缺。

雖然矽谷銀行CEO在電話會議上,呼籲客戶保持冷靜,但風投基金卻不買帳,爭相撤資,加劇了擠提風險;在杯弓蛇影下,更多存戶見勢亦紛紛要求從銀行提款,矽谷銀行當時亦沒有足夠流動資金,應付接踵而至的提款要求,因此導致大擠提,最終倒閉收場。

全球經濟疲弱 恐長貧難顧

矽谷銀行倒閉亦引發連鎖效應,其他銀行相繼結業(例如Signature Bank),華府眼見美國銀行界面臨重挫,當然不敢怠慢,馬上作出回應,以避免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般的世界金融風暴再度重演。為此,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財政部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攜手,保護矽谷銀行存戶的資產,發還他們的存款,不過銀行的投資者就不在償還名單內,因此他們所有投資都化為烏有。

華府即時果斷地出招,的確避免了一場美國金融界的大災難;然而,創科業界依然惴惴不安,擔心若然銀行倒閉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接連發生,美國政府在現時全球疲弱的經濟狀況下,能夠再拯救多少類似的金融機構呢?

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由於事件發生在「世界初創天堂」矽谷,這不禁令學者聯想到上世紀末轟動全球的科技界大慘劇互聯網泡沫爆破,當時因為創投者例如天使、風險等投資基金相繼退場,而導致全球資訊科技產業一落千丈,影響世界經濟。且看互聯網泡沫爆破的因由,當年不少投資者主要是運用財技,以創科概念作炒賣,從中圖利,而實際上被投的互聯網公司,大多都只是不停地「燒錢」,例如網上銷售公司狂花錢累積會員,增加客戶量,但是那些公司仍然交易甚少,入不敷支;投資公司乘着互聯網當年的熱潮,賺個盤滿砵滿,賺夠之後便揮袖而去,導致互聯網公司的倒閉潮,引發互聯網泡沫爆破。

港金融穩健 利發展國際創科中心

再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它與互聯網泡沫爆破都有一些共通點,兩者都與高風險初創投資息息相關,分別涉及創科和互聯網公司,這類公司的商業模型,同樣是建基於高新科技,相關的創投者都主要是放眼未來,盡管投資的初創公司一般都難以立竿見影、即時營利,甚至不少會持續「燒錢」,但在全球經濟興旺的環境之下,創投公司仍然很願意不停「灌水」;不過,當前矽谷銀行倒閉已敲響警鐘,互聯網泡沫爆破事件前車可鑑,引發初創和創投市場潛伏「初創泡沫爆破」風險的隱憂,窒礙創科產業發展。

至於香港,本港金融體制健全,本地銀行運作監管嚴謹,類似矽谷銀行所遇到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不容易發生,再者這類型風險較高的銀行,亦不合乎標準在香港註冊,這些都是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條件之一。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